成都高新區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提供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有效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經營主體作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其活力的有效激發、發展內生動力的充分釋放,是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的重要基礎。
眼下,聚焦“激發活力”,全國各地掀起“卷”營商環境的新一輪熱潮。區域競爭的底層邏輯正從過去比拼稅收優惠、土地價格的政策內卷,升級為營商環境、創新生態、人才高地的系統競爭。
今年初,成都高新區2025年工作會議提出了打造“營商環境一流標桿”的攻堅行動,要求創造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4月7日,據成都高新區消息,《成都高新區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又稱“活力35條”)日前正式出臺,圍繞激發產業投資活力、科技創新活力、企業經營活力、市場開放活力四大維度,推出35條工作舉措。其中,既有對表改革要求的“規定動作”,又有對標先進地區做法的“標桿借鑒”,更有深化本地改革特色的“自選創新”。
近年來,成都高新區營商環境改革持續迭代升級。今年,貫徹落實成都市“立園滿園”“進解優促”重要工作部署,成都高新區將堅持“圈鏈”服務思維、企業需求導向、數字賦能路徑,以“活力35條”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以“圈鏈思維”為指引 煥新“立園滿園”產業活力
當前,營商環境建設正從單一服務升級向系統性生態重構邁進。
去年10月以來,瞄準產業再提能級,成都全面開展“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以下簡稱“立園滿園”)行動,其本質上正是強調園區不但要從產業端尋求發展上限的突破,更要沖破一些體制機制端的阻礙,實現降本增效。
從審批服務減時限、減環節等指標類突破,到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系統性框架構建;從做好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到聚焦降成本“全要素環境”升級……近年來,成都高新區營商環境建設歷經從基礎性改革到產業生態環境構建的階段性躍遷,形成了動態迭代升級路徑。一個生動體現是,在今年的“活力35條”中,突出“圈鏈思維”打造產業營商環境成為一大重點,激發產業投資活力的8條舉措被擺在了突出位置。
“我們聚焦電子信息、醫藥健康、數字經濟優勢產業,集成電路、低空經濟等細分賽道,精準定位產業鏈差異化服務需求,形成營商環境特色化賦能體系。”成都高新區智慧城市運行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具體來講,集成電路領域提出優化產業配套環境,要組織開展“鏈主企業+鏈屬企業”交流對接活動,支持鏈主企業攜手鏈屬企業、科研機構等組建創新發展聯盟,促進產業融通。根據今年目標,集成電路產業川渝地區產業鏈供應鏈配套率要突破15%,新型顯示本地配套率提升至25%。
此外,在醫藥健康領域,此次舉措側重升級審批服務,承接優化藥品補充申請審評審批程序改革試點落地,大幅縮短審批時間;針對低空經濟領域,提出構建產業生態,爭取無人駕駛航空器試飛空域實現“零突破”,建設模擬驗證機場,布局時空協同運行公共技術平臺。
成都高新區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提供
以場景開放創新為牽引 激活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一個多月前在北京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點燃了廣大民營企業的熱情。當前,成都高新區聚焦“拓市場、降成本、給場景、搭平臺”,集成優化民營經濟支持政策,全力支持民營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3月13日,“成都高新區科技成果應用場景發布會(2025年首期)”在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場景創新促進中心)舉行。聚焦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低空經濟、無人駕駛四大前沿領域,現場發布首批20個產品應用場景清單,旨在搭建供需對接平臺,釋放場景機會,賦能企業發展。
從過去的機會清單,升級為現在的場景清單,凸顯出成都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理念和策略之變。
傳統的場景創新是“找訂單”,把城市的公共服務、政府政務、政府工程、城市治理等事項悉數開放給企業;現在推動的場景創新,更加聚焦于為新質生產力“搭場景”,例如當一家科技型企業的新技術新服務新產品沒有找到應用空間時,城市可以給予具體的落地應用場景。
在此次“活力35條”中,聚焦激發市場開放活力,構建場景創新服務體系、建立向民營企業開放應用場景制度等舉措也尤其值得關注。
其中,提出向企業開放應用場景,組建場景創新工作專班,建立“工作專班+場景公司+行業主管部門+重點產業片區”的統籌協調機制,常態化開展場景挖掘、發布、對接、落地、推廣全流程場景服務。同時,建立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向民營企業、中小企業開放應用場景模式。
此外,還將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點領域建設,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向民營企業開放,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
以“用戶需求”為導向 激發企業經營活力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細胞,“問需于企”是營商環境政策舉措制定的前提。
去年以來,成都高新區扎實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以下簡稱“進解優促”)工作,聚焦近千條企業共性訴求分析,印發了“進解優促”15條專項工作舉措,旨在制度性解決企業共性訴求、堵點、難點問題,為制定新一輪優化營商政策措施奠定了基礎。
在此次的“活力35條”中,成都高新區進一步突出企業“需求導向”,提出了支持民營企業發行科創債、設立“人社專員”保障企業用工、優化“進解優促”常態化企業服務機制、助力企業跨境出海拓市場等數條舉措,覆蓋了融資信貸、用工引才、獲得市場機會等企業高頻訴求,致力于激發企業經營活力。
成都高新區 圖片來源:成都高新區提供
例如,針對企業研發技術攻關需求,“活力35條”提出支持深化開展“校企雙進、找礦挖寶”科技成果對接主題活動,征集企業亟待解決的產品升級、制造工藝改進等技術研發難題,形成科技攻關需求清單,組織企業與高校及科研機構對接,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而在新趨勢新訴求方面,隨著“成都高新造”《哪吒2》全球爆火進一步帶動企業出海浪潮,“活力35條”提出將成立外貿工作專班,建立“蓉品出海”協同服務保障機制,全年支持不少于100家企業走出去。尤其提到將鼓勵數字文創“出海”,推動四川游戲創新發展中心打造數字文創出海服務中心。此外,提出要優化數字經濟產業人才目錄,將數字經濟細分領域人才納入成都高新區人才目錄,引育急需高端人才、高能級創新創業人才。
以“人工智能+”為路徑 推動數字營商環境持續升級
2024年起,為加快建設營商環境智慧化服務體系,成都高新區提出打造數字營商環境示范,全面提升企業服務。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這為成都高新區進一步升級打造數字營商環境示范提供了更鮮明的導向和更有力的抓手。
今年“活力35條”中,數字營商環境持續升級,針對打造一流政務環境,提出了探索“AI+金融畫像”全量預授信、推動“AI+政務服務”智能升級、創新“AI+智能制造”數智轉型、升級“AI+惠企政策”精準匹配等一批數字賦能的重點舉措。
例如,在惠企政策匹配上,將本地化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完善企業、政策“雙畫像”,通過“高新通”平臺向企業推送《政策申報日歷》,精準推薦惠企政策,并提出今年政策年度兌現率不低于90%。
數據顯示,成都高新區2024年新登記企業4.5萬戶、增長15.9%。目前,區內已聚集高新技術企業486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2家,上市公司56家,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累計達47家,居中西部第一。
成都高新區智慧城市運行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高新區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在政務服務、惠企服務、公共服務平臺等方面的深度應用,精準適配企業群眾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其最終落腳點仍在于為經營主體降成本、增便利、穩預期,全面激發企業經營活力。
文/張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