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劇本殺:三家分晉與三國歸晉的千年輪回梗》
—— 從 "晉" 字的魔性循環看古人的起名玄學
第一幕:春秋末期的 "晉國狼人殺"
事件回放:
公元前 453 年,韓、趙、魏三家合伙砍了智伯的頭,把晉國這塊大蛋糕切成三塊,史稱 "三家分晉"。
- 晉國特產:盛產政治家(晉文公重耳)、軍事家(先軫)、以及愛喝醋的山西老醯兒
- 分裂后遺癥:戰國七雄有一半是晉國 "前員工",相當于今天的 BAT 拆分出美團、字節、拼多多
輪回伏筆:
- 分裂的晉國留下 "晉" 字 IP,被后世帝王反復注冊
- 趙魏韓三國的滅亡方式:韓被秦滅,趙被秦滅,魏被秦滅...(秦國:晉國人的集體仇人)
三家分晉
第二幕:三國末期的 "晉朝劇本殺"
事件回放:
公元 280 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滅吳,結束三國鼎立,國號 "晉"。
- 晉朝特產:盛產玄學大師(竹林七賢)、敗家子(晉惠帝 "何不食肉糜")、以及愛喝五石散的嗑藥青年
- 統一迷惑行為:剛統一就搞分封制,導致八王之亂(古人版 "公司剛上市就分股權引發內斗")
輪回鐵證:
- 國號復制粘貼:相隔 500 年,都叫 "晉",仿佛在玩 "歷史版 QQ 炫舞"
- 地理重合度:春秋晉國在山西,司馬晉朝定都洛陽,兩地相隔僅 300 公里(古人版 "遷都不出省")
- 分裂詛咒生效:司馬晉朝統一 51 年后分裂為東晉和十六國,比春秋晉國分裂更快(歷史:說好的輪回,怎么加速了?)
三家歸晉
第三幕:歷史學家的破案現場
考古學家發現:
- 春秋晉國的 "晉" 源于首任國君唐叔虞封地 "唐",因境內有晉水改名
- 司馬晉朝的 "晉" 源于司馬昭被封晉王,屬于政治投機蹭熱點
地理學家吐槽:
- 春秋晉國是北方大國,司馬晉朝統一后版圖更大,但控制力還不如前者(像極了某些公司擴張后管理混亂)
哲學家在線抬杠:
- 韓非子:"歷史像車輪,永遠向前滾"(法家版反輪回論)
- 朱熹:"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儒家版輪回雞湯)
第四幕:冷知識大爆炸
- 國號撞車事故
- 除了春秋晉和司馬晉,還有五代十國的后晉、蒙古的 "大蒙古國" 短暫稱晉
- 現代山西車牌號 "晉 A",堪稱 "晉" 字 IP 的終極延續
- 文學界玩梗實錄
- 《三國演義》開篇 "話說天下大勢",直接給輪回論打 call
- 游戲《全面戰爭:三國》里,玩家可以選擇 "晉國"mod,體驗穿越時空的酸爽
- 2.科學家的降維打擊
- 地質學家:山西高原的黃土層厚度達 100 米,比晉朝存在時間長 1000 倍(物理層面的 "歷史厚重感")
- 氣象學家:山西年均降水量 400mm,和晉朝的 "水逆指數" 成正比
終極結論:歷史的 "晉" 字陷阱
所謂輪回,本質是:
- 古人起名偷懶:喜歡用前朝地名 / 封號當國號(劉邦:漢中王→漢朝;李淵:唐國公→唐朝)
- 后世強行腦補:用結果倒推原因,把巧合包裝成天命(類似星座學的歷史版)
- 地理決定論:山西表里山河的地形,導致此地反復成為割據 / 統一的關鍵(物理外掛比輪回靠譜)
如果非要信輪回,建議看看《晉朝生存指南》:
- 第一定律:不要在山西搞分封制
- 第二定律:警惕姓司馬的權臣
- 第三定律:珍愛生命,遠離五石散
畢竟,歷史不是劇本殺,沒有存檔讀檔功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