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耗資百億鑿通中央山脈,將空軍基地掩藏在懸崖之下,這也是臺灣島嶼防御的關鍵底牌,那么,這些空軍基地究竟有何重要價值?對維護臺島又是否能起到效果呢?
臺灣省的空軍基地部署
臺灣島雖然是我國第一大島,面積3.6萬平方公里,但島嶼四面環海,突出了其戰略部署的重要性。
從島嶼內部情況來看,臺灣島上以山地丘陵為主,全島山系貫穿南北,包括主脊中央山脈,長320公里,寬80公里,擁有62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最高峰是秀姑巒山,高達3825米,中央山脈西側是雪山山脈、玉山山脈以及阿里山脈。以中部山系為界,以西坡緩,且西部濱海平原分布相對比較廣,幾乎無險可守,以東地勢陡峭,且大部分都是懸崖峭壁,岬角密布。這就使得貫穿島嶼的中央山脈,成為了臺灣島東西之間的天然防御屏障。
這種天然優勢也為臺灣島中央山脈以東的軍事基地部署提供了條件。位于臺灣省花蓮縣秀林鄉佳山村的佳山基地,是臺灣神秘的地下空軍基地,也是臺灣省最大的地下防空洞。早在上世紀80年代,臺灣省便開啟了一項名為“建安三號”的戰機鉆地計劃,經過十年建設,耗資400多億元,終于在1992年挖通花蓮佳山一帶數十個山洞,完成了這座佳山基地。該基地可停放250架戰機,同時還修建了一條長2500米的飛機跑道與花蓮空軍機場相接,只是由于山洞內無法加掛彈藥和油箱,因此在基地周圍又修建了彈藥庫、油料庫、小型醫院、指揮管制系統、通信系統等設施,該基地一度承擔著臺灣空軍的主要戰略反擊任務。作為臺灣省空防的最后一道防線,為使其固若金湯,臺灣省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又耗資100多億,在中央山脈東南側 的臺東縣境內,建成了第二個地下機庫,名為志航基地,該基地依山而建,工程設計是將整座山挖空,內部建有3座大型機庫,機庫相互聯通,并配備有作戰指揮中心、彈藥庫、油料庫、飛行員待命室等設施。
志航基地與佳山基地通過道路相連,在臺灣島東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地下軍事帶,佳山基地還可與花蓮海軍基地相互聯動,拱衛以東的臺北、基隆等地區,志航基地則可向南覆蓋高雄等戰略港口,成為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攻防優勢顯著。
并且為了防止連接掩于山洞中的戰機道路被摧毀,臺灣省還按照飛機跑道的標準建設了“蘇花高速”,這條道路北起北宜高速蘇澳段,向南穿越中央山脈東麓,經佳山基地以東,高速全長86.5公里,成為佳山基地內戰機起降的備選。
這些空軍基地會給我們造成困擾嗎?
臺灣島的地下空軍基地看似堅不可摧,但實際上先進程度和運用能力已經跟不上了,隨著我國遠程打擊能力的不斷增強,轟-6K等戰機已經能夠跨中央山脈封鎖臺灣島以東海域和空域。
況且,隨著新一輪圍島演練的開啟,我國東部戰區出動陸、海、空、火箭軍等兵力,組織艦機從多個不同方向抵近臺灣島,成功進行了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等演練科目,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此次演練預示著我國隨時都可以跨過臺灣海峽抵近臺灣島,既然是圍島自然也就不存在中央山脈所形成的這道天塹,以臺灣海峽作為通道,向南繞過巴士海峽,向北穿越琉球群島,我國海空力量都能輕而易舉抵達臺灣島以東。
更值得注意的是,區別于以往的圍島演練,此次演習在開始之前沒有發布預告,沒有事先透露代號,也沒有特意制定日期,也就是說,今后的圍島演練,我國基本可以形成常態化,隨時進行環島管控。
未來只要臺灣省正式回歸,這里便會成為我國深入太平洋的一處關鍵支點,臺灣島這些海空軍基地,也將成為我國遠洋提升戰略能力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