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上,唯一的僧人英雄——巨贊法師:日軍攻占桂林時,他手舉大刀,連續砍殺130多名日本鬼子。他殺紅了眼怒吼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門城樓上,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人凝視著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
這位開國大典上唯一的宗教界代表,正是曾手刃130多名日寇的傳奇高僧巨贊。他的人生軌跡,在青燈古佛與刀光劍影之間劃出了一道震撼世人的軌跡。
潘楚桐出生在江蘇江陰的書香門第,小時候他經常獨自坐在太湖邊,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他不喜歡看螞蟻搬家,也不想著出去玩兒。反而經常想一些深奧的問題:“蕓蕓眾生為何而來?”
這個哲學追問在某天早上終于得到解答。當朋友反問他:“你又為何而來”時,潘楚桐猶如當頭一棒,瞬間頓悟,從此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
在上海大夏大上學讀書期間,潘楚桐接觸到《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解放的論述,與佛教普度眾生的理念在他心中產出奇妙的共鳴。
這個發現讓他激動得睡不著覺,經常捧著馬列著作的《金剛經》對比研讀。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發,23歲的他毅然退學回家,在江陰中學擔任校長期間,秘密組織進步讀書會。
后來潘楚桐在杭州靈隱寺完成了剃度儀式,法號“巨贊”取自“巨大贊譽”的意思。這位新晉僧人在禪房掛起“上馬殺賊,下馬學佛”的條幅,將《論持久戰》和《心經》并排放在床頭。
在衡山與葉劍英的會面中,他提出“以佛渡劫,以金剛手段除惡”的理念,得到中央領導人高度認可。
1944年桂林保衛戰,成為了巨贊法師人生的轉折點。面對日本軍第23師團的瘋狂進攻,這位高僧脫下袈裟換上短打,率領300僧兵與瑤族勇士埋伏在鷹嘴岸。
當日軍先鋒部隊進入埋伏圈時,巨贊揮動九環刀率先沖殺出去,刀光劍影所過之處,鮮血染紅了僧袍。這場戰役一共殺敵137人,繳獲槍支200余支,周恩來聞訊親題“當代魯智深”相贈。
新中國成立,巨贊受邀參與《共同綱領》宗教條款的制定。他提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修改意見,將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教義與新中國的建設目標完美融合。
在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特意向這位“紅色法師”致意:“法師當年殺敵衛國,今日參政議政,可謂功德圓滿。”
晚年巨贊致力于佛教改革,首創“農禪并重”的修行模式。他帶領北京廣濟寺僧眾開墾菜園20畝,將“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古訓注入新時代內涵。
巨贊享年76歲,1984年圓寂前他留下遺偈:"刀兵劫里禮金仙,滄海桑田七十年。今日撒手歸去也,清風明月滿大千。"
這位穿梭于禪堂與戰場的傳奇僧人,用一生詮釋了"慈悲不是姑息,除惡方為真善"的佛理。
從太湖畔的沉思少年到天安門上的開國見證者,巨贊法師以獨特的方式完成了對生命終極意義的回答——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古剎,而在度盡眾生的實踐之中。
信源:中國佛學院——巨贊法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