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喬
中國對泰國實施免簽政策后,越來越多的游客涌入中國。
尤其是上海,接待的外國游客高達670萬人次,但是這其中泰國游客占比驚人。
本以為他們會去外灘或豫園,然而這群泰國游客卻直奔商場。
為了得到這個小玩意,這些泰國游客都“瘋”了。
那么,這些打著旅游“幌子”的泰國游客,真實目的究竟是什么?
一、中國品牌,成泰國“頂流”
誰能想到,這樣的一個“小玩意”竟然能在泰國成為“頂流”。
去年7月,曼谷機場上人山人海。
它一出場,就在機場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現(xiàn)場的粉絲都在熱情的齊聲高喊“拉布布”。
現(xiàn)場不光粉絲,還有環(huán)球時報的記者也在現(xiàn)場。
甚至為了看到它,提前好幾個小時到機場等候。
這樣的場面說是當紅頂流也不為過。
印象中似乎只有頂流明星才有這樣的接機待遇。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從機場走出來的竟然是它。
一個長著尖尖的耳朵,和鋸齒狀的牙齒的毛絨玩偶。
它就是拉布布(LABUBU),拉布布是泡泡瑪特品牌旗下的一個IP角色。
而泡泡瑪特是15年前成立的本土潮玩品牌。
為了迎接拉布布抵達泰國,泰國部長親自和政府官員在機場接機。
只為第一時間,見到這個毛茸茸的小玩意兒。
拉布布特意穿了泰國傳統(tǒng)服飾,以融入當?shù)氐娘L土人情。
真是沒想到,這樣的一個小玩偶能在泰國獲得這么高的禮遇。
不僅如此,泰國部長還展示了自己收藏的兩只拉布布玩偶。
上到泰國公主,下到普通年輕百姓,甚至連泰國僧侶都要競相購買。
小小一個毛絨玩偶幾乎俘獲了所有泰國人民的芳心。
如此火爆的程度,也就意味著拉布布的稀有程度比肩奢侈品。
很多泰國人為了能夠買上正品,不惜砸重金購買。
在國內售價99塊的盲盒,在泰國竟然被炒到700塊。
即使是這樣,在泰國的幾家店鋪上架新款后火速售罄。
還有一些買不到的,只能找代購,或者黃牛。
但這樣的購買途徑,并不能保證買到的就是正品。
然而,這種供不應求的火爆程度,卻絲毫沒有減少泰國年輕人對它的喜愛程度。
很多千里迢迢從泰國飛到上海的游客,就只為購買一個最新發(fā)售的玩偶款式。
除了泰國,在其它海外國家,拉布布也有著非同凡響的熱度。
英國的倫敦、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美國的洛杉磯、法國盧浮宮以及東南亞國家,
都有著泡泡瑪特的專柜,每次上新款門前都會排起長隊。
但是,為什么這樣一款小小玩偶能夠火遍海外市場?
二、小小玩偶火遍海外的背后
雖然拉布布的玩偶,賣的十分火爆,但其他的產品銷量也很高。
尤其是各個城市的限定款,比如拉布布化身名畫主角的冰箱貼。
還有中國北京的石獅子、燕子風箏、Molly武漢櫻花等限定款。
可愛的外表,加上十分潮流的裝扮,也讓它成了明星鐘愛的“潮牌”。
韓國女團出道的泰國女星Lisa的照片中,拉布布成了她出街必備潮品。
還曾自曝迷上了泡泡瑪特,還收藏了很多款式。
這個小玩偶在出鏡后就被粉絲截圖放大,許多粉絲爭前恐后的購買。
“明星效應”讓泡泡瑪特品牌的名氣更是火上加火。
而拉布布也成了很多潮人必備的單品,同時也是潮流身份的象征。
之所以能火出圈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泡泡瑪特開創(chuàng)了一種“盲盒”的銷售模式。
這種模式可以說讓泡泡瑪特給玩明白了。
盲盒兼顧了多種屬性,不僅可以當作玩具,還能用來收藏。
最重要的是能夠滿足年輕群體情緒和體驗感的屬性。
開盲盒對于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是一種非常“上頭”的消費心理。
一方面,是對盲盒里面神秘商品的期待,運氣好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款式,還有概率買到稀有的隱藏款。
沒有開出自己喜歡的款式和隱藏款,就會重復購買。
這樣一來,不但大大增加了開盲盒的“趣味”性。
同時還為品牌帶了二次消費、重復購買的欲望和需求。
尤其是愛好收藏盲盒款式的消費者,通常都是帶著博弈心理在“賭”。
再加上泡泡瑪特可愛的外觀設計,對于現(xiàn)在“顏控”的年輕人來說,買到就是賺到。
然而,就是這樣的體驗和方式,讓很多消費者為止著迷。
但問題是盲盒手辦并不罕見,很多其他潮玩品牌也在做盲盒。
為什么就只有泡泡瑪特的盲盒火了?
一般的盲盒的可玩性和玩偶材質要么是硅膠要么是樹脂。
玩偶的服飾和裝飾都是一體的,不可拆卸。
而泡泡瑪特的盲盒里的玩偶是由兩種材質,搪膠加毛絨。
在玩偶的二次創(chuàng)作上也下足了功夫。
可拆卸的服裝元素,可以讓消費者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
對于消費者來說,不僅質感上區(qū)別于傳統(tǒng)玩偶的單一材質,還多了可玩性。
對于品牌方來說,還增加了多元化的銷售品類。
經常能看到來中國的泰國游客,大箱小包提著的都是泡泡瑪特的包裝袋。
而且從泰國來的旅游團,也將泡泡瑪特體驗店納入了必去的“景點”之一。
之所以千里迢迢來中國,其中的目的就是為了親自在中國門店“掃貨”。
中國門店相對于泰國門店來說,款式更多,價格相對也便宜一些。
有些泰國游客還特意將玩偶當做伴手禮,帶回去送給好友。
既潮流又有面子,朋友也喜歡。
更是有狂熱的粉絲表示,每次出新品就必買,因此也花了不少錢。
但更多的中國網友對于這樣狂熱的行為表示不能理解。
認為這樣的盲盒產品就是智商稅,喜歡的商品不如直接買,直截了當又便宜。
靠開盲盒的運氣開出來,不但增加了開銷還不一定能開出來自己喜歡的,價格和質量也不成正比。
這就好像游戲抽卡、彩票中獎和小時候玩的集卡游戲。
久而久之就會讓人深陷其中,越來越上癮。
不過,也不排除有些人就是真的喜歡。
享受那種拆開后帶來的快感,以及集齊所有款式的成就感。
但這樣的盲盒產品能夠激起這么多人“上癮”的購買欲,
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這就是泡泡瑪特最成功的商業(yè)模式。
結語:
小小玩偶的背后,是巨大的文化吸引力。
而泡泡瑪特正在以獨特的運作方式,逐漸向海外市場滲透。
帶動商圈經濟的同時,也讓中國潮玩文化悄然席卷全球。
當旅游的行李箱塞滿的不再是特產而是盲盒,這場以旅游為“幌子”的消費遷徙,不僅刷新了跨國購物模式,更是成為中國軟實力輸出的最好證明。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