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第一年,國軍各戰場兵力分布,西北和華東我軍最艱難
解放戰爭爆發時,1946年7月,國軍各戰場兵力:
東北,5個軍,16.1萬人。
晉察冀,7個軍,16.2萬人。
晉綏,7個軍,9.7萬人。
晉冀魯豫,10個軍,25萬人。
山東,10個軍,19.1萬人。
華中,11個軍,27.2萬人。
中原,10個軍,21.7萬人。
解放戰爭爆發時,國軍兵力主要在南方。
我軍中原軍區6萬人,壓力最大,被迫中原突圍。
我軍華中軍區3萬多人,主動發起反擊,取得七戰七捷。
晉冀魯豫、山東都是國軍進攻重點。
東北國軍只有5個軍,數量相比最少,不過都是緬甸遠征軍,武器裝備精良。
解放戰爭爆發一年后,1947年7月,國軍各戰場兵力
東北,7個軍,33.2萬人。對手東野。
北平行營,9個軍,29.5萬人。對手晉察冀
太原綏靖公署,5個軍,12.2萬人。對手中野4縱。
華東陸軍總司令部,43個軍,102.3萬人。對手華野和中野。
武漢行營,1個軍,7.5萬人。
西安綏靖公署,8個軍,24.9萬人。對手西野。
馬家軍,3個軍,5.2萬人。對手西野。
西北行營,4個軍,8.4萬人。
此時我軍各戰場兵力:
東野10個縱隊40萬人,已經超過國軍。
晉察冀我軍遭遇三連敗,被國軍壓著打。
中野接連取得勝利,開始外線出擊,不久千里躍進大別山,吸引國軍火力。
華野接連打出殲滅戰,創造我軍殲敵紀錄,不過國軍100萬軍隊在華東,對戰華野和中野,依然兵力上占有絕對優勢。
西野只有幾萬人,胡宗南和馬家軍兵力還數倍我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