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主持人問馬未都:“你身價至少100億,你的母親肯定為你感到驕傲自豪。”馬未都卻說,這點錢,跟我母親比,我就是個貧農。”
年輕的時候,馬未都經常呼朋喚友,在老北京吃火鍋,一頓飯叫上十幾個老爺們,敞開了肚子隨便點,結賬時能花掉一個月的工資。
馬未都付錢的時候連眼睛都不眨一下,在他的成長經歷里,為一頓飯花功夫花大錢是習慣。
這些習慣的養成自然少不了財富的支撐,馬未都自己是個有錢人,做古董收藏的名家,沒有錢也經不住這樣賞玩古董。
但是說到自己的收藏,馬未都用撿漏來形容,他說自己的淘到的古董,都是別人看不上的,自己有幸拿到手里,實際上算不上值錢。
真正值錢的古董,是那些馬未都錯過的,他曾經在古玩市場對一只精致的瓷碗流連忘返,隔三岔五就要去古董行把玩。
古董行老板說這么喜歡怎么不買回去,馬未都兩手一攤,實在是囊中羞澀狠不下心來啊。
后來馬未都再去,瓷碗已經有了買家,馬未都望著空空蕩蕩的柜臺唉聲嘆氣,他可是錯過了一個無價之寶啊。
馬未都說那只瓷碗在今天至少要賣出一個億,那才叫真的有錢,自己的收藏跟那種寶貝相比,只不過算是邊角料。
不過就算是這些所謂的“邊角料”,日積月累也讓馬未都發了大財,他的收藏能撐起一間博物館。
眾人都為馬未都的鑒賞古董的品味嘖嘖稱奇,古玩市場大門敞開,憑什么有人浪里淘沙,在古董上摔了跤,淘的傾家蕩產血本無歸,而馬未都瀟灑辭職淘古董,身家百億令人艷羨。
馬未都的品味不是天生的,而是耳濡目染培養的,見多了好東西,古董是優是劣他一看便知,讓他眼界大開的便是母親的殷實的家族。
有個主持人曾在馬未都身價超百億的時候采訪他,問他的家人是否為馬未都的成功而自豪,馬未都回答道,在母親這種真正大家出身的人面前,自己的財富算不了什么。
馬未都母親的家族世代經商,經營的還是食鹽這種沒有官府行文無法立足的行當,家里的底蘊自然不一般。
母親成長時期有些像《紅樓夢》中由盛轉衰的賈府,雖然一切再走下坡路,但是家族中的生活起居也將就到了極點。
直到馬未都出生時,家里經濟狀況依然不錯,雖然錢沒有那么多了,可是過去富貴生活深深刻印在母親的身上。
母親生活在北京,穿的鞋子都不從本地大品牌買,而是要從上海買手工定制,在飲食上就更為精致了,在吃肉都是奢侈的年代,馬未都的母親堅持吃新鮮的名貴食材。
有一位這樣講究的母親,馬未都的生活水準也不一般,跟馬未都同一時期長大的朋友評價,馬未都就是一眾朋友中的新貴族。
這種從小培養的品味,為馬未都后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雖然因為時代因素沒能接受完整的教育,但是馬未都讀書練字從未落下。
他后來在文學上的造詣,也得益于多年的訓練和堅持,馬未都以自己的生活作為藍本,編寫的電視劇也大火,還在文藝圈帶起了一股風潮。
在中國的人娛樂產業剛剛開始萌芽的時候,也只有那些有錢有閑的人,才能抓住時運,馬未都和他的朋友就是時代尖端的弄潮兒。
不過后來他下海失敗,開辦歌舞廳賠了43萬,那個年代的錢,能在北京買下四十多套四合院。
馬未都后來說自己還不夠有錢,要是自己當初會經商,如今就是北京首富了。當時賠了這么多錢,馬未都還有資本東山再起,除了自己的能力優秀,還有就是母親的支持。
43萬對于平常人家就像是晴天霹靂,但是對于馬未都的母親來說不值得一提,她根本沒有責怪馬未都。
馬未都也學習到了母親的云淡風輕,把自己的失敗經歷也編寫成了一部喜劇,再次取得了成功。
后來馬未都沉迷古董,靠著自己獨到的眼光,在古玩市場一個月就能掙到八萬塊,九十年代的八萬塊價值不菲,馬未都當下就高高興興辭掉了幾百塊的工資的工作。
參考資料:馬未都-百科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