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瑞幸咖啡憑借高頻次的跨界聯名營銷,成為咖啡界的“流量收割機”。然而,其最新與脫口秀演員付航的聯名活動卻遭遇滑鐵盧——聯名周邊貼紙滯銷,消費者反響冷淡,甚至引發網友質疑:“付航是誰?根本沒聽說過!”這場聯名的失利,不僅暴露了瑞幸在合作對象選擇上的局限,也折射出品牌過度依賴聯名策略的隱憂。
付航是近期憑借脫口秀綜藝《喜劇之王·單口季》嶄露頭角的新晉喜劇演員。他因線下演出“一票難求”、線上互動視頻傳播廣泛而積累了一定人氣,其表演風格被觀眾調侃為“猴系”,甚至衍生出“黑神話:付航”的玩梗話題。
瑞幸選擇與他合作,顯然是想借《黑神話:悟空》游戲的熱度,通過“猴”元素的關聯打造聯名產品「冰搖濃縮」系列,同時瞄準年輕群體對脫口秀文化的興趣。
然而,付航的知名度存在明顯局限:
1.圈層化明顯:其影響力主要集中于線下脫口秀觀眾和特定綜藝粉絲,大眾認知度不足;
2.符號化標簽薄弱:相比頭部脫口秀演員,付航缺乏出圈的標志性作品或口號,網友對其“猴王”形象的認知更多是圈內玩梗,未能形成廣泛共鳴。
二、聯名滯銷背后:三大核心問題
1.合作對象與目標群體錯位
瑞幸此前的成功聯名(如茅臺、線條小狗)均基于合作方的強辨識度與大眾影響力。而付航作為新興藝人,尚未建立穩定的粉絲基礎,導致聯名活動難以激發廣泛消費熱情。社交媒體上,不少消費者直言:“沖著瑞幸買的,但付航是誰?”這種認知斷層使得聯名從“雙向賦能”淪為“單方面借勢”,難以撬動消費者為IP溢價買單。
2.周邊策略失誤
此次聯名貼紙的獲取規則要求消費者購買兩杯飲品,而更高階周邊(如冰箱貼、毛絨玩具)需花費30元以上購買套餐或120元咖啡券。對比瑞幸主打的“9.9元咖啡”平價策略,周邊定價與品牌用戶畫像嚴重脫節。此外,貼紙設計被吐槽“缺乏創意”“質感廉價”,進一步削弱了吸引力。
3.消費者對聯名疲勞
瑞幸今年已進行超25次聯名,平均每月2-3次,高頻動作導致用戶新鮮感流失。此前與Pingu、黃油小熊等IP的合作已因“周邊滯銷”“虛假宣傳”等問題引發爭議,消費者對瑞幸聯名的信任度下降,甚至出現“聯名必翻車”的負面印象。
三、瑞幸聯名的深層困境
1.流量依賴癥與品牌價值稀釋
頻繁聯名雖能短期拉動銷量,但過度依賴外部IP可能導致品牌核心價值模糊。例如,付航聯名中,瑞幸未能將“猴”元素與產品特性深度結合,僅停留在表面玩梗,缺乏情感聯結。長期來看,這種“為聯名而聯名”的策略可能讓消費者將瑞幸視為“周邊附屬品”,而非咖啡品牌本身。
2.運營能力不足
瑞幸在《黑神話:悟空》聯名中曾因庫存不足、系統故障被罵上熱搜,此次付航聯名再次暴露供應鏈與用戶需求預測的短板。周邊滯銷后,品牌未及時調整策略,反而通過降價促銷清庫存,進一步損害用戶信任。
3.年輕化策略的單一性
瑞幸試圖通過聯名貼近Z世代,但年輕群體的興趣圈層高度分化。付航代表的脫口秀文化與《黑神話》游戲玩家、Pingu黏土動畫愛好者等群體重合度有限,盲目覆蓋反而導致資源分散,難以深耕垂直市場。
四、反思與啟示:聯名如何真正破圈?
1.精準匹配IP與品牌調性:合作對象需具備大眾認知度與情感聯結點,避免“為熱點而聯名”。
2.強化產品與IP的深度融合:聯名不應止于包裝和周邊,更需從口味、體驗等維度創新,如醬香拿鐵的文化符號化成功。
3.優化用戶溝通與運營:提前評估市場需求,透明化活動規則,避免“饑餓營銷”反噬品牌口碑。
付航聯名的失利,為瑞幸敲響了警鐘。當聯名從“爆款制造機”變為“翻車重災區”,品牌亟需從流量追逐轉向價值深耕,否則“萬物皆可聯名”的野心,終將淪為消費者眼中的審美疲勞與信任危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