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烏克蘭軍方放出消息,稱用美國提供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在基輔上空干掉了俄羅斯吹得天花亂墜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俄羅斯一直把匕首導彈捧得跟神器似的,說它速度快、軌跡詭異,誰都攔不住,結果卻被烏克蘭結結實實打了臉。
不僅讓大家開始懷疑高超音速武器的真實能耐,也給我國提了個醒:要是未來真要武力統一臺灣,光靠東風導彈行不行?會不會有點懸?畢竟,武器再牛也有短板,烏克蘭這事兒就擺明了,現代戰爭里沒啥是絕對無敵的。
我們得好好琢磨琢磨,戰略上是不是得做點調整,別把雞蛋全放一個籃子里。
匕首導彈被擊落的前因后果
先說說這事兒到底咋回事。2023年5月4日和16日,烏克蘭軍方先后宣布,他們用愛國者防空系統分別攔截了一枚和六枚匕首導彈。美國那邊也出來背書,說這事兒靠譜,確實干成了。匕首導彈是啥?
這是俄羅斯近年來主打的高科技武器,全名叫Kh47M2“匕首”,一種空射彈道導彈,速度能超10馬赫,飛起來還能變軌,號稱現有防空系統根本攔不住。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吹噓這玩意兒,說它射程2000公里,能帶常規彈頭也能帶核彈頭,簡直是現代戰爭的“終極殺器”。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也確實拿它打過幾次,目標直指指揮中心、防空陣地這種硬骨頭。
可這回,烏克蘭愣是把它給收拾了。靠的是啥?美國給的愛國者PAC3系統。這套東西專門對付彈道導彈,雷達靈敏,攔截彈反應快,能在導彈落下來前把它干掉。烏克蘭這邊說了,他們在基輔上空發現了匕首導彈的蹤跡,愛國者系統迅速鎖定、發射,幾秒鐘就搞定。
事兒一傳開,俄羅斯那邊先是不信,后來也沒完全否認,等于默認了失敗。國際上馬上炸開鍋,大家開始議論:高超音速武器的“不可攔截”神話是不是該歇歇了?
其實,高超音速武器的牛氣之處誰都知道。速度快到離譜,10馬赫啥概念?一秒飛3公里多,敵方防空系統反應時間被壓縮到幾乎沒有。而且它飛的時候還能變軌,普通雷達很難預測它的落點。這種特性讓它成了各國眼里的香餑餑,俄羅斯有匕首,美國搞什么X51A,我們的東風17也是這路子。
可烏克蘭這回證明了一點:武器再先進,上了戰場也得看對手的能耐。愛國者系統能攔住匕首,說明現代防空技術也沒閑著,戰場上從來不是你牛我就沒辦法的事兒。這對高超音速武器的名聲是個不小的打擊,也讓各國開始重新掂量這東西的實戰價值。
對我國來說,這事兒可不是看熱鬧那么簡單。匕首被擊落,直接點醒了我們:高超音速導彈不是萬能的,吹得再響也有翻車的時候。尤其是在武統臺島這種大事上,咱得想想,要是東風導彈也碰上類似的硬茬子,咋辦?是不是得早做打算?
東風導彈在武統臺島中的作用與短板
如果武統臺島,東風導彈絕對是我國手里的重頭戲。特別是東風17,這可是我們自主研發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帶上高超音速滑翔彈頭,速度快、射程遠,還能機動變軌。據公開信息,東風17的射程2000到2500公里,輕松罩住臺灣全島。它的速度據說也在10馬赫以上,從大陸發射到打中目標,可能也就幾分鐘的事兒。
在武統臺島的設想里,東風17的任務很明確:戰爭一開打,先來一波導彈齊射,把臺灣的雷達站、防空陣地、指揮中心這些關鍵節點炸個稀巴爛。這樣既能癱瘓所謂“臺軍”的反擊能力,也能為后續登陸部隊掃清障礙。說得直白點,就是要打得快、準、狠,爭取在最短時間里把局面控制住。
東風導彈的優勢不光是速度和射程。它還能搭配不同彈頭,比如高爆彈、鉆地彈,甚至電磁脈沖彈,打擊范圍廣,破壞力強。而且我們的導彈數量也不少,真要動手,飽和攻擊能讓對方防空系統忙不過來。
再加上高超音速的特性,理論上講,臺灣現有的防空裝備很難招架。比如所謂“臺軍”現在用的是愛國者PAC2和少量PAC3,雖然有點攔截能力,但面對大規模、多彈頭的高超音速導彈襲擊,基本就是抓瞎。更別提東風17還能變軌,普通雷達想鎖定都費勁。這么看,東風導彈在武統臺島的開局階段,確實是當仁不讓的主力。
但話說回來,匕首導彈被擊落這事兒給我們敲了個警鐘。東風導彈再厲害,也不是沒短板。烏克蘭能用愛國者攔住匕首,說明高超音速導彈并不是完全沒法防。臺灣那邊雖然現在防空能力有限,但別忘了它背后有美國撐腰。
美國要是給臺灣升級裝備,比如再多送幾套愛國者PAC3,甚至把更先進的THAAD(薩德)系統部署過去,東風導彈的突襲效果可能就得打折扣。據報道,美國已經在西太平洋地區搞了個“導彈防御網”,日本、韓國都裝了愛國者PAC3和宙斯盾系統,還能共享雷達數據。萬一武統臺島時,這些系統跟臺灣連成一片,東風導彈的命中率和穿透力會不會受影響?
還有個問題得考慮。國際上對高超音速武器的警惕性越來越高,美國、日本都在加緊研發反制技術。比如美國有個“高超音速防御計劃”,準備用太空衛星網和激光武器對付這類導彈。日本也在2023年宣布要建自己的反導系統。
這些技術要是成熟了,擴散到臺灣手里,東風導彈的威脅性可能進一步下降。咱不能光想著自己的導彈多牛,得看看對手的防御也在升級。戰場上從來都是矛與盾的較量,烏克蘭這事兒就證明,盾有時候真能頂住矛。
我國該咋調整
匕首導彈翻車的事兒告訴我們,高超音速武器不是萬能靈藥,武統臺島這么大事兒,光靠東風導彈撐場面肯定不夠。面對這種新情況,我國得趕緊調整思路,別在一棵樹上吊死。具體咋辦?我看有三條路得走。
第一,武器得多元化,別光盯著導彈。 東風17是厲害,但不能指望它包打天下。武統臺島時,咱得把各種家伙什都用起來。比如,除了彈道導彈,還可以混搭巡航導彈,像東風100這種,速度慢點但隱蔽性強,搭配著用能打亂對方節奏。再加上電子戰和網絡攻擊,直接干擾臺灣的雷達和指揮系統,讓他們的防空網變成瞎子聾子。
第二,聽說美軍在演習里就試過這種招兒,用電子戰配合導彈突襲,效果挺不錯。咱也可以學學,導彈打正面,電子戰搞偷襲,雙管齊下讓所謂“臺軍”防不勝防。還有,導彈本身也得升級,比如加點隱身涂層,或者弄些假彈頭當誘餌,增加生存能力。這么干,既能分散敵方火力,又能提高打擊效率。
第三,咱自己的防空系統也得跟上。 別光想著進攻,防守一樣重要。人家能攔我們的導彈,咱也得能攔人家的才行。現在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脅不小,美國、日本都在搞,臺灣將來也可能弄到手。我國得加快建自己的反導系統,比如升級紅旗9,或者研發專門對付高超音速導彈的攔截彈。
據說我們已經在試驗多管防御系統了,能用雷達網和激光武器鎖定高速目標。這東西要是搞成了,不光能保護大陸的關鍵設施,還能震懾那些想給臺灣“撐腰”的勢力。畢竟,打仗是雙向的,光有矛沒盾可不行。
第四,外交上也得多下功夫。 武統臺島不是小事兒,能不打最好不打。我國說過和平統一,這可不是空話。除了備戰,咱還得通過外交把風險降下來。比如跟美國、日本多談談軍控的事兒,簽點協議,限制高超音速武器的擴散。咱可以主動提倡建個國際框架,大家都公開點裝備信息,少點誤判。
畢竟,誰也不想真打起來傷筋動骨。再者,通過經濟牌、文化牌拉近兩岸關系,爭取更多臺灣老百姓支持統一,這樣就算真要動手,阻力也會小不少。軍事是底氣,外交是手段,兩手都得硬。
烏克蘭干掉匕首導彈這事兒,表面上看是俄羅斯栽了個跟頭,實際上卻給我國上了生動一課。高超音速武器的神話不是鐵板一塊,東風導彈再牛也不能當萬能鑰匙。
如果武統臺島我們得靠多樣化的手段打贏這場仗,既要保持技術領先,也要建好防御體系,還得用外交爭取主動。只有這樣,才能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下實現國家統一的目標,順便還得穩住地區和平。說到底,實力是硬道理,但智慧也少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