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ily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三聯生活實驗室
曾經,都市白領們對職場時尚有一種信仰:背上蔻馳,才算步入了職場第一步;升職加薪后,得買一個LV的neverfull當作獎勵。
但在看淡一切后,她們紛紛背起了瓏驤甚至是帆布包,對包的要求只有一個:能裝電腦。
而當你以為中產們對包的需求已經嚴絲合縫地定了型,如今,千元左右的“國產COACH”,撐起了她們對消費的最后一絲念想。
國產COACH,指的就是迪桑娜、裘真、個樂、和山下有松等千元左右的國產包,其中以山下有松格外著名。它們不僅價格和COACH類似,如今還大有接替它成為中產通勤標配的勢頭。
圖源:嘻嘻之
你可能沒聽過它們的名字,但一定在地鐵上見過它們的logo。“個樂的標志是一個向上的箭頭,都市白領們用它裝著電腦,出沒于北上廣的街頭;
山下有松的多巴胺色菜籃子,被白領們當成了愛馬仕平替,不用配貨的同時,價格還只有愛馬仕的十分之一;
圖源:liyizhu-意竹
迪桑娜的老花包則有著LV的既視感,你以為它是仿造的雜牌子,殊不知它已經成為了體制內的標配。”
圖源:Mirror_趙趙
在國外,山下有松火到在巴黎一包難求,韓女們甚至愿意專程打飛的來上海,只為在淮海路的山下有松門店里進貨。
即使在消費降級的浪潮下,在2024年雙十一的箱包排行榜里,山下有松也僅次于COACH,位于銷量排行的第二名。
當奢侈品們都在紛紛降價,甚至不惜入駐奧萊來吸引客戶時,千元的國產女包們卻輕飄飄地站穩了中產們的心頭。
三千塊的價錢,你能在奧萊里買到蔻馳和Burberry,但中產們寧可花上同樣的價錢,買一個看不出牌子的國產包,到底是怎么想的?”
一直以來,中產們對于國產包的態度都是敬而遠之的。“一是因為國產包沒什么出圈的牌子,幾乎等同于雜牌;二是國產包的價格不上不下,便宜的背不出去,貴了又覺得不值,還不如老老實實攢錢買個真正的牌子貨。”
因此,一開始選擇買國產女包的人們,大多抱著“背著玩玩”的心態。“早在幾年前,山下有松的均價還在幾百塊左右,當時買它只是覺得樣子好看,誰知幾年后價格就翻了好幾倍,比什么理財產品都保值。”
當國產包的價格們直線飛漲,一些之前看不起它們的人才恍然發現,如今的國產女包早已是next level了。
圖源:fongtaai
國產COACH們早已占據了女包屆的半壁江山。“縣城體制內的女生格外喜歡迪桑娜,北京打工人則偏愛個樂的箭頭包,至于時刻走在時髦前端的上海人,則早已把山下有松背成了'上海市包‘。”
其他奢侈品都在把包越做越小,似乎人們把它背在身上只是為了展示logo,國產品牌們的熱銷包,卻幾乎卻都裝得下電腦。于是一些北上廣的白領,便把國產COACH當成自己的通勤勞保。
圖源:暴走de夏夏
“山下有松的流浪包,里面像小學生書包一樣裝滿了暗格和側兜,生怕你的東西裝不下。如果背香奈兒的流浪包是真去擁抱曠野的,那么背山下有松流浪包的人則是去上班的。”
此外,幾乎所有的奢侈品牌子,都能在職場里找到對應的標簽。“背小ck的是剛上班的,背蔻馳的是體制內的,背LV的是部門小主管,再昂貴的香奈兒和愛馬仕,便只有根本不用上班的人才背得起了。”
但國產COACH們沒有logo,反而能營造出一種神秘的疏離感。“背著山下有松的流浪包上班,好像就能化身為打工版的章小蕙, 自帶一種毫無班味兒的輕盈。別人覺得你的包里裝的不是筆記本電腦,肯定是泰戈爾的《飛鳥集》。”
圖源:Andrea Li
很多人開始入坑國產女包的原因,是自己對奢侈品大牌祛了魅,但仍需要一個像樣的包撐場面。“國產包們的標都很不顯眼,賣得貴的原因,也是宣稱自己用了頂級的皮料。從這個角度來看,國產女包和愛馬仕也沒什么區別。”
國產COACH們的均價在幾千塊左右,并不算便宜。對于那些正處于消費降級的中產們來說,這些國產包則是自己在消費降級的浪潮下,財力仍然堅挺的證明。
圖源:丸一環
“揣著同樣的預算走進奢侈品店里,你大概率只能拿下奧萊款,但在國產專柜里則可以隨便挑。花兩千塊買個國產包,并不是覺得它值得,而是證明自己仍有閑錢為品牌溢價付費。雖然價格是比奢侈品便宜了,但所付出的溢價,和買香奈兒也差不多。”
一些有錢有閑的江浙滬獨生女,也會把國產女包當成自己時尚搭配的一環,只不過她們搭配的不是macbook電腦,而是拉夫勞倫的襯衫和寶格麗手表。
“背多了奢侈品的老花,難免被別人揣測自己是不是暴發戶。但國產COACH們的標志都不太顯眼,無論是見家長還是陪爸媽去見生意伙伴,都有一種踏實本分的淡然。”
別看這些國產女包們均價千元以上,多少算輕奢品牌。但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的設計思路其實和小學生書包無異。
“它既是精英的面子,也是打工人的里子。包里總有很多貼心的功能分區,適合收納不同的數據線或文件。有的款式,外側還專門做了一個暗袋,大小恰好可以放入一枚工牌或手機。方便你下班路上背著它擠地鐵時,隨時都能秒回領導的消息。”
圖源:Mirror_趙趙
盡管大家會把它戲稱為“平替愛馬仕”,但有心人依舊能一眼看出區別。
“愛馬仕的經典款,大多是手提包或精致的小尺寸單肩包,看得出設計的初衷,就是不想讓你往里面塞任何沉甸甸的生產工具。”
“但是山下有松卻偏愛做尺寸很大的單肩包,背它的人總會往里面裝電腦、文件、充電寶之類的東西。所以背在身上難免會被勒得肩膀發痛,有一種被套上韁繩的感覺。而且因為它的肩帶比較細,還會時不時卡下來你幾根頭發。”
圖源:-April安-
但對那些買包就是為了實用的打工人而言,山下有松即便舒適度有所折扣,但性價比依然很高。
“這個包,說性價比低也低,畢竟是個國產品牌卻賣到幾千塊的價格;但說高也高,因為它實在太能裝了,簡直就是包包界的2L裝冰紅茶。里面能輕松塞進一臺電腦、一臺平板,外加兩個文件夾、一對工牌和電梯卡,甚至塞個午飯飯盒都不成問題。”
會入手國產女包的人,人均消費水平其實并不低。“像LV這樣的品牌,咬咬牙也能買,但同樣的預算內,往往只能買到基礎款。遇到一些心眼多的人,可能會在背后嚼舌根,說你明明沒錢還要打腫臉充胖子。”
“但背山下有松就不一樣了。你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自己買的根本不是階級認同,而是一番小眾又高級的審美意趣。別人不會揶揄你花幾千買個國產小牌子,而是默認你一定是背大牌包背膩了。”
圖源:AHOYECHO
滬漂兩年的琳仔,聽說山下是“愛馬仕平替”時,還猶豫過這種比喻會不會顯得有些夸張。但仔細做過功課后,她發現這個說法倒也成立。
“百科里說,它成立于2013年,最早是創始人付崧和母親付玉蘭在山西老家,帶著一群平均年齡65歲的姥姥們成立的品牌。仔細一琢磨,愛馬仕不也是從小工坊起家,由一群手藝精湛的OG大師手工縫制出來的嗎?”
許多人最初了解到這些國產女包時,還懷疑它到底是不是智商稅。“這么想也不是針對它,畢竟近幾年國內冒出了不少輕奢設計師品牌,難免給人一種這是種圈錢營銷套路的錯覺。”
但一些早在它出圈前,就默默入手的人,反而產生了一種買到就是賺到的感覺。“比如山下有松,自從火了后,它的包就像理財產品一樣,全線產品都漲價了一大截。唯一的問題,就是品牌本身還算小眾,所以即便手里的包價值翻番,可能也難以找到二手買家。”
近幾年,山下有松價格飛漲
那些愿意入手國產女包的人,往往也不會像買奢侈大牌一樣,成為單一品牌的忠實信徒。
“大家光顧國產品牌時,心態就像皇帝光臨后宮,只會雨露均沾,而不會獨寵某一個品牌。因為前者看起來像是審美獨到的收藏家,在四處收集時尚碎片。后者則容易被看成,是在認真為某個大牌找平替。”
所以人們即便入手了一兩只山下有松或是迪桑娜,也可能只是出于嘗鮮的心態,想買一只小眾、不太好認的包包。“懂的人一眼就能認出來它是什么牌子,會夸你眼光不錯。不懂的人只會覺得,你手上的包包很神秘感,揣測這一定是某個自己不認識的隱奢品牌。”
圖源:暴走de夏夏
大家背它,是為了在特定的社交場合,證明自己有點品位。但不會覺得它和那些頂奢大牌一樣,是必須隨時背在身上,用來給自己撐面子的時尚武器。
“即便入手了,也不妨礙自己平時繼續背著布兜子或奶茶袋逛街,享受松弛到底的人生。”
ENDING:
琳仔覺得,會買國產千元輕奢包的人,其實都有一種挺微妙的心態。“這些人就跟用華為最高配手機、買小米SU7的人差不多,是一群小富同時又清醒的人。消費理念可以歸結為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
“他們是真的能理直氣壯地說出:我只是想買個質量上乘的買菜包,而不是咬牙斥巨資,買一個永遠不敢帶去買菜的包。買確實常用也經用的東西,才是真正的長期主義。”
頭圖來源:戴耳環的
封圖來源:暴走de夏夏
本文轉載自【三聯生活實驗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