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6年起,日本單身者需繳納‘子育支援金’,年收入越高負擔越重。‘憑什么為別人的孩子買單?’的憤怒背后,是終身未婚率40年暴增10倍的現實困境。網友感嘆:‘不是不想生,是沒法生;不是不想養,是養不起。’真正破局之道,在于讓婚育成為值得期待的幸福選擇,而非用稅費加劇生存壓力。”
最近這幾天,“日本將于2026年開征單身稅”的消息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網友們有的支持,單身者和丁克家庭則怒斥這是變相的“懲罰”,因為他們既沒有子女,亦無法直接享受這項支援,卻需要為別人孩子的成長“埋單”。
從2026年4月起,所有加入健康保險和國民健康保險的居民將被額外征收一筆“子育支援金”,用來支援育兒體系,緩解少子化問題所帶來的財政壓力。
每年征收標準根據年收入200萬、400萬、600萬、800萬、1000萬,征收2400日元到12000日元,而且每年還會遞增。
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這筆費用或許可以看作是一種社會互助,但對沒有子女的個人來說,卻成了“強制付出、無直接受益”的制度,以至于很多人憤怒地表示:“憑什么我要為別人的孩子買單?”
網友憤怒的背后,其實也折射出日本社會傳統觀念的延續。“結婚生子”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被認為是天經地義,未婚者常常被貼上“不成熟”“不負責任”的標簽,在職場和生活中也容易遭遇隱形歧視。
1980年,日本男、女的終身未婚率僅為2.6%和4.45%;而到了2020年,男性終身未婚率增加了近10倍,女性則接近5倍。
有人一語道破不婚、不生孩子的真相:“我也想結婚生子,可現實根本不允許!”
這場日本“單身稅”的風波也引起了中國網友的高度關注,大家普遍心情復雜:一邊羨慕,一邊擔憂。
羨慕者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支持生育”;擔憂者擔心“會不會我們國家也有一天會搞出類似政策?”
“單身稅”這種手段解決少子化的方式,被不少人視為飲鴆止渴:“不是不想生,是沒法生;不是不想養,是養不起。”
“單身稅”的爭議,不只是關于錢的討論,更是對婚姻自由、社會公平的深刻拷問。實際上,比征收這稅那稅的手段相比,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解決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愿生育”的現實困境。
只有當婚姻與生育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成為值得期待的選擇、成為幸福與快樂的事情,結婚率、生育率才有可能止跌回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