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都灣財社記者獲悉,工信部公開征求對《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簡稱意見稿)的意見。
意見稿表示,號碼保護服務業務是指受快遞、外賣、網約車等互聯網平臺企業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委托,為其個人用戶分配臨時號碼(通常稱為“中間號”或“隱私號” )代替真實手機號碼,利用公用電信網實現和他人之間的話音、短消息等通信功能,減少個人手機號碼泄露風險的一種業務。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類似的相關業務已經落地。如近年來在電商平臺購物時常見的虛擬號碼就是號碼保護服務業務。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意見稿正式落地的話,也意味著,用戶以后在日常使用網絡時,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將減少,如購物和處理快遞包裝時,也無需再額外涂抹個人信息了。
今后700號段為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碼號資源
此次發布的最新意見稿進一步推廣了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由應用平臺提供方、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和業務使用方三者配合開展——試點對象包括:應用平臺提供方:負責生成和管理中間號,需具備資質(如注冊資本≥1000萬元、技術及安全保障能力)。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負責搭建基礎平臺,完成通信鑒權、號碼變換等功能。業務使用方:委托應用平臺提供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如快遞、網約車平臺)。
按照意見稿,為滿足開展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的碼號資源需求,并與固定、移動用戶號碼明顯區分, 便于用戶識別,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 700號段作為號碼保護服務業務的專用碼號資源, 管理位長 11 位, 使用位長 15 位。
意見稿還稱,試點準備階段是自本通知印發之日起六個月內,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完成 700 號段開通前的準備工作,以及號碼保護服務業務基礎平臺建設工作。試點準備階段結束后,進入試點過渡階段,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始受理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和專用碼號資源申請,新增業務統一使用號碼保護服務業務專用號段。試點過渡階段共六個月,存量業務使用的碼號資源應在過渡階段內完成調整遷移工作。
此后,試點過渡階段結束后,進入正式試點階段,全面驗證號碼保護服務業務實現模式、社會效果和安全保障能力。正式試點階段共一年六個月。為穩妥有序推進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正式試點開始一年后,不再受理號碼保護服務業務試點新申請。此前獲得試點批文和碼號資源使用證書的企業,可根據實際業務發展情況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申請提前退出試點、補充或退回碼號資源。試點期間出現涉電信網絡詐騙及其他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可依法依規撤銷試點批復和試點資格。
南都灣財社記者還注意到,意見稿強調,應用平臺提供方嚴格遵守碼號資源管理、電話實名制管理、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非應邀商業電子信息防控等各項規定,按需申請、科學規劃、合理使用碼號資源,不得用于撥打商業營銷電話或發送商業營銷信息。應為不同的業務使用方配置相對獨立、可明確區分的碼號資源,不得在不同的業務使用方間混配碼號資源。
此外,還建立業務使用方信用檔案,對存在轉租轉售電信資源、利用虛假偽造訂單信息使用號碼保護服務業務、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撥打商業營銷電話或發送商業營銷短信擾民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業務使用方信息進行共享。
電商平臺已試行相關服務
南都灣財社記者獲悉,早在2022年6月,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公安部十一局、國家網信辦網絡數據管理局聯合召開主要電商平臺企業涉郵政快遞個人信息安全治理專項行動視頻推進會。要強化信息安全源頭治理。會議表示要推行隱私面單、虛擬號碼等個人信息去標識化技術,從信息源頭阻斷不法分子實施犯罪的可能性。通過制度約束消除信息安全“真空地帶”,從源頭化解寄遞用戶信息泄露安全隱患。要按照“安全可靠、便利服務、上下游貫通”原則,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與寄遞企業打通信息瓶頸,及時共享有關數據,配合開展好隱私面單推進工作,努力推動年內基本實現郵政快遞面單個人信息隱藏全覆蓋目標。
當時各大電商平臺紛紛開啟相關服務。如2022年阿里巴巴公布了推行虛擬號碼方案的消息,根據方案內容,以后淘寶、天貓上由菜鳥配送的訂單,平臺將不再向商家提供消費者填寫的真實手機號碼,只提供系統生成的虛擬號碼。商家可以直接通過虛擬號碼聯系消費者,并完成后續包裹的投遞和售后等服務,等包裹發貨后,電子面單也將全程呈現虛擬號碼。
此外如京東、蘑菇街、抖音等也宣布生效了新調整的“隱私政策”,將對消費者電話、姓名和地址進行隱私保護,防止泄露個人信息。2024年,騰訊向微信小店商家發布公告稱,為保障微信小店用戶隱私信息安全,微信小店將于 2024年10月21日起逐步重新上線虛擬號功能。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近兩年的虛擬號方案的推行讓許多商家和服務商“叫苦連連”,對于AI外呼服務商來說,他們原本是根據商家從平臺解密拿到的號碼進行外呼,如果商家無法再獲取用戶的真實號碼,那么他們就不能再進行外呼了。
對于想要向外引流做私域的商家來說,失去了獲取真實號碼的權限之后,他們引流的方式和效率都會受到限制。越來越難獲取的用戶信息,也讓需要通過大量數據和標簽來精準定位用戶的新品牌感到難辦。
不過這個舉措對消費者來說,卻是喜聞樂見的舉措。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意見稿正式落地的話,也意味著,用戶以后在日常使用網絡時,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將減少,如購物和處理快遞包裝時,也無需再額外涂抹個人信息了。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孔學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