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特朗普政府意圖向中國造船收費,造成美國各行業怨聲載道。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美國海運承運商大西洋集裝箱運輸公司(ACL)首席執行官安德魯·阿博特警告稱,這一對華“毒計”,將迫使中國制造的船舶遠離美國,進而導致全球供應鏈失衡,并將運費推高至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對美國出口商和進口商的打擊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大,”阿博特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將破產,不得不關閉公司。”
特朗普(資料圖)
一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發展可謂是“煞費苦心”,尤其在制造業領域,只要中國取得顯著成就,就容易招來美國的打壓。在造船業,中國如今的地位不容小覷。從數據來看,2024年中國的造船完工量占全球總量的55.7%,全球交付的船舶一半以上由中國船廠打造。不僅如此,截至2025年2月,按國家分列的新商船訂單量方面,中國同樣成績突出。在全球船廠年總產量中,中國份額達到53.1%。
面對中國造船業的崛起,美國心里很不是滋味。USTR此前發布的報告無端指控“中國通過補貼不公平主導造船業,損害美國利益”。但明眼人都清楚,中國造船業的成功靠的是自身努力。一方面,中國擁有完整的船舶配套產業鏈,從發動機到導航系統,相關零部件在國內就能配齊。比如長三角的一些工業園,甚至能湊齊造航母的零件。另一方面,中國的鋼鐵產量優勢巨大。中國年產鋼10億噸,美國本土鋼價卻是中國的2.3倍,造條貨輪,僅鋼材成本中國就比美國節省上千萬。再加上中國擁有47個能造十萬噸級貨輪的船塢,工人人均效率是美國的3倍,工期還能壓縮30%,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中國造船業的競爭力。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針對中國船舶的收費計劃,細則相當復雜。對中國海運運營商,擁有的每艘船舶進入美國港口,要么最高收100萬美元單次港口準入費,要么按船舶凈噸位每凈噸1000美元收取。對經營中國船舶的非中國海運運營商,按船隊中中國船舶比例收費,中國船只占比超50%的,每次進港最高收100萬美元;25% - 50%的收75萬美元;低于25%的收50萬美元。就連從中國訂購船舶、未來兩年內交付的海運運營商,也按此標準收費。與此同時,美國還出臺鼓勵措施,使用美國建造船舶的運營商最高可獲100萬美元費用減免。
美國的這一政策,看似是針對中國,實則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美國國內眾多行業對此叫苦不迭。美國海運承運商大西洋集裝箱運輸公司(ACL)首席執行官安德魯·阿博特就警告,這會迫使中國制造的船舶遠離美國,造成全球供應鏈失衡,運費將被推高至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水平。他所在的公司主要運送車輛、建筑設備等貨物,公司24艘船里有16艘中國造,若政策實施,公司將失去競爭力,甚至面臨破產。
特朗普(資料圖)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全球最大遠洋運輸公司MSC首席執行官索倫·托夫特表示,若新政策實施,至少一個美國港口,如奧克蘭港可能關閉,集裝箱會轉移到其他港口。不僅如此,美國農業、能源等行業也深受影響。美國能源出口商擔心煤炭出口運輸能力受影響,農產品出口商也因航運成本不確定,無法保證未來的出口量。
面對美國的無理舉動,中方迅速回應。2025年3月24日,中方公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該規定完善了反制措施,細化了反制程序,加強了部門協同,強化了措施執行。例如明確了反外國制裁法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范圍,包括現金、票據等;明確禁止或限制的交易、合作活動領域,涵蓋教育、科技等多方面;還明確了其他必要措施,如禁止或限制相關進出口活動、境內投資等。
中國的反制有理有據,讓美國的如意算盤難以打響。美國妄圖通過這種不公平手段打壓中國造船業,維護自身在相關領域的霸權地位,可事實證明,這種單邊行為只會擾亂全球貿易秩序,損害美國自身利益。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當下,各國經濟緊密相連,合作共贏才是正途。美國若繼續執迷不悟,最終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成為國際社會的“孤家寡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