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存續時間最長的無疑是至今仍舊活躍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但要說最浪漫的文明古國屬于哪一個國家,那這個答案毫無疑問是古希臘。古希臘文明屬于海洋文明,與大河文明正好相對,擁有著開放、包容和神秘的特質。這份特質讓古希臘文明和文化發展成果都被包裹在了浪漫的面紗之下,顯得尤為動人。
前些日子,“一魚兩吃”的希臘特色美食骨香魚登上了中國媒體平臺,也將希臘這個國家帶到了公眾視線當中。今日的希臘不同于古希臘,它們中間已經發生過文明的斷代。不過,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希臘的部分文明特征都承襲于古希臘,比如說吃魚這件事。而當我們翻開史書,卻會發現,古希臘人民對待吃魚這件事情的態度曾經發生過南轅北轍一般的轉變。在古希臘文明發展初期,富人不屑于吃魚,而到了中后期,美味的魚卻成為了富人財產的標志。這份轉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其背后又反映了古希臘怎樣的社會背景變遷?
雅典魚市,財富象征
雅典古希臘最繁榮的城邦,而魚市是雅典最繁榮的地帶之一。
當古希臘文明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時,眾多城邦也同步進入了相對繁華的狀態當中。但與一般的社會規律不同的是,古希臘城邦的貧富分化并沒有隨著經濟的繁榮而愈加懸殊。
至于一般的社會規律,我們可以從馬克思的思想中得到概括。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社會矛盾進行過詳細的描述,通常來講,社會經濟發展越繁榮,社會矛盾也就會越加尖銳。這是因為社會資本都會更多的流向富人階層,而窮人階層的勞動所能產生的附加價值會隨著資本流動而越來越低,因此社會貧富分化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不過,古希臘的社會現象正好相反。也就是說,古希臘的社會矛盾相對并沒有多么尖銳,窮人和富人在同一社會中也并不針鋒相對,反而在大多數時候都顯得異常和諧。
在眾多和諧的場景中,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他們的餐桌上都會出現魚這種食物。
魚是古希臘食品界里存在感最高的食物之一,有一段時間甚至能夠成為“食物冠軍”。因為瀕海而生,所以魚類也是古希臘最常見的肉類。
不過,雖然古希臘的窮人和富人都會吃魚,但他們吃魚的方式可不一樣。
在窮人飯桌上出現的魚,大多都是以腌制為主。腌魚、熏魚等風味的存在感非常之高,同時也從側面印證了窮人吃魚時口味的單調。
其實之所以會采取如此單調的烹飪方式,也是因為窮人會把大多數時間花在社會勞動上,從而忽略掉在口腹之欲上的享受。
古希臘的窮人基本上從事的都是體力勞動,海邊撈魚者比比皆是。他們手中的魚大多會拿到市場上進行交易,而賣不出去的魚會囤積在手中,成為他們自己的食物。
這個時候,他們就需要盡量延長魚類食品的保存期限,從而保證避免浪費。因此,他們無法在口味上選擇,只能順應經濟條件和生活水平給予他們的限制。
但是富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占據著古希臘城邦中大部分的社會財富,也就享有更多的休閑與享受時間。尤其是對于追求浪漫主義情懷的古希臘人來說,富人更是在食物上有著諸多的挑剔。
他們也會吃魚,但他們吃的魚一定要保證新鮮的口感,也要保證有花樣繁多的烹飪方式。
在城邦公爵的家庭中,會做魚的廚師是必不可少的。廚師會在開始烹飪前得到幾條新鮮采購的魚,他也會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來保存魚的優質口感,并且使用多種烹飪方式,使其煥發出層次感更強的風味。
所以我們能夠在紀實史書中發現,古希臘富人餐桌上的魚類更加多種多樣。
鰻魚、薩丁魚、鱈魚,這些經典的深海魚類,都是古希臘富人餐桌上的常客。清蒸、水煮、多種調味料混合烹飪,這些也都是常見的烹飪方式。
而且,為了在朋友面前證明自己的財富和地位,富人們往往還會通過餐桌上的魚的新鮮度來進行攀比。
在《荷馬史詩》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古希臘斯巴達城邦的富人,專程命令手下的仆人以最快捷和距離最短的交通運輸路線來為他運送最新鮮的魚類。為了證明自己的財富,他要求自家的餐桌上每一天都必須出現不同種類的魚。
根據計算,他一天花費在魚類運輸這件事情上的金錢,已經足夠窮人生活半個月的時間。
因此,魚肉的新鮮程度,魚類食品的烹飪方式,它們的口感,都會成為古希臘富人財富和地位的象征。
不過難以置信的是,如果我們把時間往回倒推,我們就會發現,古希臘富人一開始對于這種食物是極為不屑的。
過于常見,地位偏低
在很多年前,只有古希臘的窮人才會吃魚。
這個現象其實也貼合了一個道理,一個東西的數量多了,這個東西的價值自然也會下降。
眾所周知,古希臘是一個十分典型的海洋文明古國。它的國土瀕臨著海岸線,它的文明是十分開放和包容的海洋文明,它的經濟發展水平也遠遠處于世界前列。
正是因為靠海而居,所以古希臘最不缺的肉類就是魚肉。市面上的魚類實在太多,也因此變得太不值錢。
富人們常常對魚是不屑一顧的,古希臘漁民從大海中打撈出來的生物,最后也只能落到窮人的肚子里。
《荷馬史詩》這部古希臘歷史的直接記錄和載體,就曾經描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古希臘的城邦之間經常有戰爭發生,不同城邦的勇士還會積極進行對外的開拓。因此,戰士們在戰場上的一舉一動,直接關系著城邦的安全和后續的發展。
為了激勵戰士們的戰斗意志和戰斗能力,城邦貴族通常會在戰爭開打之前邀請他們共赴晚宴,并且也會在戰爭勝利之后舉行相當熱鬧的慶功宴。
在這種大型宴會上,被用作極高賞賜的肉類是牲畜肉類,并不是最為常見的魚類。這是因為在戰士們的眼中,如果上層貴族賜下來的食物是魚,那這就是他們對自己的侮辱。
一個不小心,激烈的沖突可能就會爆發,貴族們的生命安全也會受到威脅。
由此可見,魚在古希臘發展的初期階段,實在是一件人人唾棄的食物。
我們從古希臘社會所呈現出來的現象上,也能看出其背后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淵源。
作為被海洋文明支配的國家,魚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下里巴人式的文明衍生品。在古希臘人的思想觀念當中,魚跟窮苦、庸俗、困頓、落后、限制這樣的貶義詞匯是緊緊相連的。因此,富人們絕不允許自己的生活跟魚扯上關系。
另外,通過研究古希臘歷史,我們還能發現,其實宗教思想在這個國度也起著一定程度上的引導和支配作用。
古文明時代的宗教尚未完全成型,也并未具有一定規模的影響力。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宗教文化對生活在這個社會環境當中的居民一定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而古希臘人所信奉的宗教當中,魚是一種非常明顯的禁品。在部分宗教管控相對較嚴的地區,吃魚變成了一項被命令禁止的活動。一旦被發現,那么當事人極有可能受到宗教的迫害。
所以不管是出于思想上的偏見,還是出于現實生活當中的束縛,古希臘的富人們都會對于避而遠之。
斯巴達城邦的一位富人曾說過:“古希臘的魚是窮人的食物,是最低賤的東西。如果沒有到達走投無路的地步,我想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會主動接觸魚類。”
這種根深蒂固的想法,把捕魚的勞動和對于的交易都限制在了下層社會當中。社會不同階層的經濟和文化流動都相對僵化,甚至城邦和城邦之間都會因為對魚不同的態度而產生地位上的差別。
比如斯巴達,比如雅典,這些相對繁榮的城邦魚對通常都是不屑一顧的。但他們周邊的一些城邦卻時常會發生魚市交易,而富裕的城邦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常常會主動跟相對落后的承包劃清界限。
不過,事物的靜止是相對的,其變化和發展才是絕對的。任何一種社會觀念和社會現象,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種植退化,思想轉變
在古希臘國家發展的初期階段,雖然捕魚是窮苦百姓從事的較大規模的勞動,但從整體的國家結構來說,古希臘的經濟發展還是以種植業為主。
當時的種植業水平自然不能跟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種植業相提并論,古希臘人民大多還是靠天吃飯,沒有什么特別的科學技術被應用到種植業當中。
正因為如此,自然環境的變化才會對他們賴以生存的農業種植產生急劇的影響。由于古希臘人無法適應這樣的變化,又無法對土地條件的退化作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所以大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種植業水平不斷落后。
而他們曾經過度開墾土地所留下的后遺癥,在中后期也逐漸爆發出來。
了解基本的自然地理常識的朋友都知道,過度開墾土地勢必會造成森林面積的急劇減少。這是因為農作物占據的土地面積過大,所以樹木就不得不為其讓步。當時森林生態系統失去了生存空間時,整個生態鏈乃至生態圈層都會發生變化。
森林退化,植被減少,眾多在其中生存繁衍的動物都因此而失去了生存空間。這些動物是古希臘富人們主要的食物,如今它們因為棲息地被掠奪而數量銳減,自然也會對人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
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大家的普遍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在以往,古希臘上層階級的飲食結構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谷物類和肉類。谷物類是他們通過種植業所獲得的食物,而肉類則是通過最基本的畜牧業和打獵獲得的饋贈。
但是現在,魚肉代替了曾經的哺乳型動物肉類,登上了古希臘上層階級的餐桌。
這個現象其實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道理,人與自然始終應當和諧相處,因為人類的生活有賴于自然界的可持續發展。
當古希臘的生態環境發生改變時,人類的食物會受到最直接的影響。他們到了被逼無奈的地步,所以只能接受自己曾經最看不起的食物。而這些思想觀念上的妥協和讓步,其實都是為了生存。
當思想上的偏見逐漸被妥協的現實條件所打破后,富人們驚訝地發現,原來魚類也沒有他們原本所想象的那么不堪。
這些深海魚類本身就極其鮮嫩,通過最簡單的烹飪方式就能夠產生極其豐富的口感。如果說一開始的改變只是為了妥協,那么當嘗試了一段時間的魚類食物之后,富人們就從心底里接受了這項“窮人的食品”。
由此可見,社會文化和思想觀念會直接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影響,甚至引領一段時間的消費傾向。雖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關鍵性影響。
富人們總算因為古希臘自然環境的改變而逐漸接受了魚類,但他們從始至終都沒有辦法接受腌制等制作方式。
所以即便是允許魚變成他們面前的菜肴,他們也一定要追求其新鮮程度和口感豐富度。
這份堅持,像極了了古希臘貴族們在日薄西山之時所堅守的最后一點體面。
結語
一個靠海而居的國家竟然最開始并不接受魚這種食物,這確實是很難以想象的。不過,再驕傲的人也無法不在現實條件的逼迫之下做出妥協,所以魚也從古希臘人眼中窮人的食物變成了富人地位的象征。當經濟水平因為生產結構而降低時,古希臘社會現象自然而然也會有所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