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廣東網(wǎng)友發(fā)帖,前些天收到家里族長的通知,說家里的祖祠要重新建造!預(yù)算費用要200萬。
我們整個家族的人口才200多人。每個丁口要出1500元,大概30萬,剩下的170多萬,就叫這些出門在外的自由捐款。我看了一下,有些比較大的家庭人口都有28人,他這家要出按照沒丁出1500元,都要出42000元,還是比較辛苦的!大家說說,勞民傷財?shù)模谵r(nóng)村有必要建祖祠嗎?
- 此帖一發(fā),迅速引發(fā)網(wǎng)友圍觀和熱議浪潮。
我們來看看網(wǎng)友們的“七嘴八舌”:
修宗祠堂一般都是村里出了一個特別厲害的身家過億的有錢人,由他提議,他出一大部分的錢,村民自愿捐幾百意思一下,這也是村里有錢人回報老祖宗的養(yǎng)育之恩的好方式,而不是讓普通老百姓來平攤,增加負(fù)擔(dān)。
有些族老就是奇怪,年年都有新花樣,修祖墳,修宗祠,修水口廟,修村道,修族譜。年年捐款,攤派。
200多人建200多萬的祖祠,不切實際。我300人左右的族人,修繕祖祠,每人500元,集資15萬左右,事辦成。
跟我去年一樣,家里建祠堂計劃像我在外的要出一大半,別人出1000,讓我們在外的出30000,今年清明像我在外的沒回家掃墓的處以重罰!有事想著在外的幫忙,清明因路遠(yuǎn)(內(nèi)蒙到福建)未回,家族還要罰款!
建祖祠要有大金主,這不僅僅是經(jīng)濟問題,而是決策權(quán)的問題。大金主有絕對話語權(quán),如果沒有大金主,人人都想當(dāng)家,錢再多也辦不好事。
所謂的修祠堂只不過是一些人為了斂財冠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為家族著想,就應(yīng)該讓家族團結(jié)扶危濟困,修祠堂本著自愿捐款原則,而不是為了個人名利勞民傷財強行攤派。
我們家族的祠堂被火燒殘了翻修,沒有這么多事,只在家族群里發(fā)了信息,需要300萬,十幾天就把錢湊齊了。
我們老家,正好一百個男丁,每人出一萬,最后修祠堂花了一百二十多萬。然后落成請客,收禮大概有三十多萬,略有高余。
我老家湖南省衡南縣前幾年也把公共大堂房(也就是祠堂)也拆除重新翻蓋了。我們有三個生產(chǎn)隊(村民小組)的人,按人頭算,每個人3000元(沒有嫁出去的女孩子也算,嫁出去了就不收了)。我的兩個兄弟都不住在老家農(nóng)村里了,我老家農(nóng)村的房子是土磚瓦蓋的全部倒塌了,也要出錢,我在新疆克拉瑪依市工作生,負(fù)責(zé)任人和村民小組長沒有打電話與我說,我就沒有出錢,給我打電話了,我肯定會出至少5000元了。
- 無獨有偶,就在不久前有云南網(wǎng)友發(fā)帖,村里要重建祠堂,不論男女,每個人都要出 1000 元,我們家總共要出 8000 元,如果不出的話,不能入族譜,百年后不能入祠堂。
對于這件事,家里人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人覺得這是家族的大事,應(yīng)該出這筆錢,不能讓家族里的人看不起,不能斷了根??梢灿腥擞X得,一下子拿出 8000 元不是小數(shù)目,而且這錢花在祠堂重建上,短期內(nèi)也看不到什么實際的好處。
我心里也十分糾結(jié),如果決定投錢,那將近一萬塊對我們家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可能會影響到近期的生活質(zhì)量和其他計劃。但如果不投錢,以后在家族里可能就抬不起頭,總覺得缺了點什么。我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 重建祖祠,從情感和文化意義的角度來看,無疑是一件極具價值的事情。
祖祠,它不僅僅是一座建筑,更是家族歷史的承載,是先輩們奮斗歷程的見證,是維系家族情感的精神紐帶。
在祖祠里,一般是家族舉辦莊重的祭祀儀式,緬懷先祖,傳承家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每一塊磚瓦、每一根梁柱,都承載著家族的記憶和情感。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在高昂的重建費用面前,不少族人陷入兩難的困境。特別是有些家庭特別困難,這就比較麻煩。一般情況下族人都會考慮進去。
總體而言,有些人可能內(nèi)心不認(rèn)可,但是絕大多數(shù)族人都會支持的,畢竟誰也不想被踢出族譜,這也是農(nóng)村人最樸素的思想。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