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中國扇子的歷史十分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距今三千年歷史的商殷。隨著朝代更迭,人們的審美隨著手工業的發展而發生變化,扇子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古今注》中記載,扇子出現于殷代,起初是為帝王擋塵之用,稱“儀仗扇”。
最早期的扇子是由羽毛為扇面的,《長物志》中記載稱羽扇最美。
漢代之后,才出現由竹子為骨的竹扇和由細絹做扇面的紈扇,進入千家萬戶以作納涼之用。隨著扇子被大眾頻繁使用,扇文化也逐漸形成。
唐宋時期,文人墨客偏好在扇面上題詩作畫,王公貴族更愛長柄扇,女子們最喜細絹扇面的紈扇。
每種扇子因為使用者的不同,扇面上的內容也有區分。乃至宋代,市集之中多有替人專門畫扇面的攤位。
而西方文化中,扇子一樣擁有悠久的歷史。中國扇子被分為“實用”“禮儀”“審美”三種用途,西方文化中亦有類似區分。
《揮扇仕女圖》
01.古埃及的扇
有資料證實,古希臘時期、古埃及時期的人們就在使用扇子。除卻納涼之用外,他們也似我國古代一般,將扇子當做“禮器”。
古埃及人和古希臘人將用作禮儀的扇子利用金屬、皮革、絲綢、羽毛等物所制。
這種扇子專事服務王公貴族及宗教,扇子的形狀越大,則使用者的地位越高貴。這與中國古代貴族所使用的“長柄扇”有異曲同工之妙。
古埃及文化中,人們使用棕櫚葉和堅硬的桿子制成的長柄扇。
使用時由力氣大的奴隸執扇為貴族或奴隸主送去清涼,在許多古埃及壁畫中都能看到執扇的人物形象。
在古埃及的中央集權統治之下,法老被視作神明或神明之子,有著至高無上的智慧和權威。而這個時代所出現的禮儀扇,就是為了彰顯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力。
埃及壁畫中的扇子
在被發現的圖坦卡蒙墓葬中,就有幾幅當時象征權威的禮儀扇。
圖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二位法老,他并不是古埃及最功績卓著的法老,卻因為墓穴的打開而被世人所知。
1992年,圖坦卡蒙的墓穴被打開,從中發現不少珍貴陪葬品,其中便有幾幅禮儀扇。這些禮儀扇的扇面寬大,在當時被人專門看管。
這些扇子陪伴著國王直到他死去,根據古埃及文化的來世之說,又被陪葬在墓穴之中。
這種扇子對照中國古代的同類型扇子,我們可以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
古埃及的禮儀扇扇面多以黃金所鑄,扇柄為檀木,扇面和扇柄上裝飾著各類水晶、青金石、瑪瑙等珍貴寶石。
而中國古代的禮儀扇,扇面多以絲綢、細絹制成,再將孔雀、雉雞的尾羽繡在扇面上,鮮少裝飾寶石。
埃及禮儀扇
古埃及的禮儀扇并不是很大,至多有140厘米高,扇面寬度亦不算很大。而中國古代的禮儀扇基本高度在300厘米以上,扇面寬度也在100厘米以上。
古埃及的禮儀扇多以半圓或橢圓為主,外圈飾以鴕鳥羽毛,遠遠看著像一片棕櫚葉一般。
中國古代的禮儀扇則多為正圓形,飾以鳥類尾羽,看上去類似桃形。
古埃及禮儀扇為黃金所制,其目的是彰顯輝煌的王族氣息,扇面上刻有象形文字,其內容以神祇和法老為主。
這些文字大多會蔓延至扇柄,看上去奢華異常。而中國古代的禮儀扇更注重裝飾是否和諧,所出現的紋樣多以龍鳳為主。
古埃及制作禮儀扇的工藝需要用到大量的金屬和木材,并且注重金屬上的鑲嵌、雕刻和木材上的鏤刻、切割。
中國古代禮儀扇因扇面材料為織物,便多以刺繡、鏤花、描金等工藝,扇柄則多以上漆、攢竹工藝。
《步輦圖》中的禮儀扇
雖然古埃及和中國古代都出現了禮儀扇,但是二者無論在工藝還是形制上都大相徑庭。
古埃及的禮儀扇制作工藝因為文化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表現出它獨特的一面。因為扇面上篆有象形文字,便能很好地反映出當時法老的政治體系。
其中關于神祇的描述,則能令后世更加全面地了解當時的宗教文化和文明。
通過禮儀扇的材質、裝飾,可以了解到古埃及盛產黃金、檀木和各類寶石。
古埃及在扇面上裝飾鴕鳥羽毛這一特點與中國古代選用雛雞、孔雀尾羽裝飾禮儀扇有相似之處。但是后來中國古代的刺繡工藝發展飛速,尾羽裝飾的扇子便換作刺繡,不再使用實物。
西方禮儀并不似中國古代,就算改朝換代仍然具有傳承性質。
古埃及的禮儀扇無處不彰顯君主與神祇的關系,但在古埃及覆滅之后,這種思想便再未出現過。
隨著西方社會的發展,禮儀扇的用途逐漸往宗教方面傾斜,這類扇子便在宗教方面得到快速的發展。
埃及禮儀扇
02.宗教神權之下的扇
西方發展史中,宗教勢力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影響著西方社會的生活、經濟、政治,一度成為西方社會權力的中心。
中世紀時期,君主和教皇的對抗一直存在。一段時間內,教皇凌駕于君主和百姓之上,教會控制著整個國家。
這樣的社會環境中,禮儀扇不再是王權獨有用品,同時也被運用在神權體系之中,被稱為“圣扇”。
這種禮儀扇由金屬、皮革、動物皮毛或羽毛制成,其中也包含了中國古代的絲綢。
每當進行宗教祭祀時,會有兩名執事站在祭壇兩邊,每人手中握著一柄用羽毛或者絹布制成的扇子輕輕揮動。這么做的目的是驅趕蚊蠅,不讓它們接近圣爵。
這么做的目的是不讓圣體圣子及神父被昆蟲打擾,暗含著對宗教的尊敬意味。
這種禮儀扇起初在宗教當中是具有實際的使用意義的,并且在基督教及其他教派中都有類似的用途。
西方宗教文化中的圣扇
1054年,基督教經過內部分裂,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教派,分別是“東正教”和“天主教”。兩個教派起初都使用圣扇,直到14世紀時,天主教漸漸不再使用。
隨著教派的發展,圣扇被傘或錦緞華蓋所取代。
如今賓夕法尼亞大學收藏著一對當初天主教所遺留下來的圣扇。
它的扇面為鴕鳥羽毛所制,外緣有孔雀羽毛裝飾。扇面往下,裝有深紅色扇托,并飾有黃金制成的教皇徽章及紅寶石點綴。
東正教和希臘天主教仍然使用圣扇,他們所使用的圣扇多為金屬材質,伴有雕刻、鍍金等裝飾,基本成對出現。
圣扇的扇面大多為圓形實心,鑄有六翼天使的雕像,翅膀圍繞著天使。
東正教所使用的圣扇
六翼天使又名熾天使,是基督教中神使地位最高的天使。在基督教中,熾天使沒有固定的形象和體貌體征,更可以直接與神對話。其代表著光明、思考,若現身于人前,則多以六翼四首的形象出現。
東正教直至今日,仍然在宗教儀式當中使用以六翼天使為形象的圣扇。
其宗教在舉行祭祀活動時,執事站在祭壇旁,從儀式開始到圣餐享用期間一直在祭品旁,用圣扇在其上方來回揮動。
如今的祭品在儀式之后便被蓋起來,不再需要執事持圣扇照看。
但是圣扇作為祭祀儀式重要的物品,執事仍需要在授秩禮當天使用它。
授秩禮當天,執事需要從主教手中接過圣扇、祭衣和《圣事禮典》,再持扇立于祭品旁邊。
西方宗教儀式因為教派不同,使用圣扇的方式也不一樣。
希臘東正教要在所有的祭祀、游行中使用圣扇。俄羅斯東正教中,圣扇只在一些特殊場合使用。
銀質圣扇
法國圣里基耶教堂中,存有一柄銀質圣扇;突爾努斯修道院中保存有一柄十分古老的圣扇。這柄圣扇約61厘米長,通身由象牙雕刻,扇面上雕有十四名圣徒的形象。
這柄圣扇經過專業研究,證實其歷史可溯源到8世紀。
倫敦圣保羅大教堂保存有一柄由孔雀尾羽制成的圣扇,而古羅馬時期用黃金珠寶制成的圣扇如今被收藏在美國博物館中。
這柄圣扇極為華美,黃金所制的扇面上有古希臘風格的十字架樣式,并雕刻有基督復活的浮雕。
東正教的圣扇在一些大教堂當中亦有保存,其中希臘一座修道院中就保留了當時的圣扇。
這柄圣扇扇面上雕刻圣母圣嬰的形象,他們四周還雕刻著小天使及四位門徒。經過歲月的洗禮,這柄圣扇仍然保存著它最初的面貌。
銀質圣扇
西方宗教儀式中,圣扇的使用非常復雜,執事執扇時不能彎腰,若是兩名執事執扇,則需面對面站立。
當牧師拿起福音書,執事則需要將圣扇扇面對著福音書但不接觸書面,并且一定要將六翼天使那一面對著福音書。
儀式之后,西方宗教通常會舉行圣餐禮,此時執事需在祭品上方左右搖動圣扇,以此來代表圣靈即將降臨,在這之后,才可以舉行獻祭儀式。
禮儀扇作為區分階級的器具,在現世中扮演禮器和宗教中的祭器。回望中國古代歷史,禮儀扇同樣也在祭祀和皇權中有著特別的地位。
各朝各代都有使用禮儀扇的記載,帝王運用此扇來彰顯自己的身份,祭禮中用此類扇作為人與神祇之間的聯系。
西方宗教圣扇
03.實用之扇
除卻禮儀扇之外,西方社會也會在日常使用扇子。特別是在15世紀,東方折扇被傳入西方社會之后,逐漸變成了一種流行趨勢。
當時的貴族女子非常喜歡扇子,日久經年之下,扇子也成了身份、禮儀的象征。她們會在不同場合,根據自身穿著來搭配不同的扇子。
一些名畫中都有關于執扇貴族女子的描繪,更有文人曾言“不拿扇子的女士,猶如不拿劍的男子”。在這個時期,扇子成了貴族女子手中的權杖,成了社交禮儀中十分重要的物品。
十八世紀初期,洛可可藝術成了歐洲藝術的主流,華麗浪漫之下,依舊有扇子的存在。
當時的歐洲社會非常喜歡將東方元素融入自己的生活,其中中國折扇便成了貴族們的心頭好。
所以在這個時期的藝術作品中,總會出現身著漢服、手執折扇的歐洲人。
西方油畫中手持扇子的貴婦
結語:
我們長期以來對中國古代的扇文化有著比較深入的研究,但對于西方歷史中的扇文化卻鮮少了解。
熠熠生輝的人類發展史上,小小的扇子卻在各種文化中有著悠久的歷史。
這些被當作禮器使用的扇子,脫離了實用價值,升級為具有文化體現的器具。不僅如此,扇子也成了連接東西方文化和藝術的紐帶。
在不同時期的畫作、雕像和文獻中,精巧的扇子為我們展示著時代的變遷和人文的發展。
扇子擁有著技藝的傳承和文化的傳承,時代更迭中,它漸漸成了歷史文化遺產。
我們能從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扇文化當中,體會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共同之處。
資料出處:
《扇子的故事:傳統造物的禮儀性與審美性蠡測》
《西方社會制度下的禮儀之扇》
《東西方扇子雜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