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跳水世界杯墨西哥站,兩屆奧運會女子十米臺金牌得主全紅嬋在決賽中出現失誤,以4.95分之差惜敗于隊友陳芋汐,獲得亞軍。從比賽視頻中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全紅嬋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身體開始有些發福,這也直接影響到技術動作的運用,尤其是其賴以成名的水花消失術,由于身體超重、身高變高后,這一拿手絕活要想施展出來變得更加困難。
很顯然,18歲全紅嬋正遭遇所有跳水運動員都要面對的發育關,技術動作變形僅僅只是開始,此前的訓練恢復計劃已不適合全紅嬋現在的身體情況,需要主管教練陳若琳做出調整,不過生性樂觀的全紅嬋在接受采訪時坦言如今身體發育變化都在意料之中,自己是努力克服。
跳水運動員的水花大小非常考驗運動員的身體協調性以及動作到位程度,如果入水橫截面過大,亦或是在空中翻滾不到位,都會直接反映在入水水花的大小上,此外,從十米臺上起跳的高度,也決定了空中翻滾動作的到位率以及最終身體能否完全打開入水。
18歲全紅嬋遭遇發育關,技術動作變形,引發外界持續關注探討,大多數人認為部分女子打分項目,例如體操、花滑、跳水都是有違運動員正常身體發育的項目,為了追求美感,比誰的體態輕盈優美,最終的冠軍肯定都只會是未成年的人形筷子。絕大部分女子運動員到了身體發育后,只能選擇退役,即便有小部分女運動員堅持參賽,成績也與身體未長開前無法相比。
全紅嬋首奪奧運女子單人十米臺金牌時只有1米43,如今已長高至1米60,年紀越小身體柔韌性越好,這也讓很多女子運動員為了保持體型,不停服用抑制身體發育的藥物,長此以往,對于女運動員的健康危害極大,與奧運會舉辦的宗旨更是背道而馳。運動的本身更應該遵循人類正常的身體發育規律,而不是為了追求成績,選拔那些身高不高于1米5,胸部臀部平坦能出成績的未成年人。
因此就有不少媒體呼吁出于保護運動員健康考慮,此類打分項目要么取消未成年人參賽資格,或分為18歲以上和18歲以下兩個年齡組,這樣發育完成的和沒發育的女性運動員,都能擁有自己廣闊的發展平臺與空間,也祝愿全紅嬋與陳芋汐都能戰勝身體發育關,在3年后的洛杉磯奧運會帶給國人更大的驚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