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宗教是每個文明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世界歷史來看,西歐地區的宗教在中世紀的時候是最強大的,甚至一度教權凌駕于皇權之上。
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歐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就開始抨擊教會的黑暗。然而凡事總有兩面性,中世紀的西歐宗教確實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但另一方面宗教所屬的修道院,卻在西歐社會經濟最動蕩的時候成為了西歐經濟的根基,穩固住了搖搖欲墜的西歐社會。
被視作封建糟粕的宗教也有起到積極作用的一面
現在我們經常會從歷史中看到中世紀西歐的宗教時代被稱為“黑暗時代”或者“吃人的時代”,其實并不然。
誠如歷史所說的那樣,西歐宗教中腐敗和壓榨人民的現象層出不窮,不過修道院在特定的一段歷史時期內確實對西歐社會起到了積極作用。
修道院屬于宗教下的一個分支,顧名思義就是專門給那些信仰宗教的人修行自己“道行”的地方。
和腐朽的教會不同,在這里修行的人們,大多數是真正信仰宗教,希望通過宗教找到內心的平靜安寧,從而獲得解脫的。
可隨著歷史的發展,西歐社會也逃不出治亂興衰這個周期律,出現經濟衰頹、政治動亂的局面。
社會的動亂讓修道士們無法再心安理得地追尋自己心中的信仰,于是他們挺身而出,將修道院改造成了經濟中心,帶領著人們開發農業和商業,扶大廈于將傾,讓社會經濟重新煥發出生機。
只有社會安定,人們安居樂業之時,修道士們才能在修道院中找尋到真正心靈上的寧靜,修行他們心中的信仰。
那么西歐修道院中的修道士們,究竟是一群什么樣的人,為什么他們居然能夠靠自身的力量,硬生生地止住了西歐社會經濟的衰頹,扭轉乾坤呢?
中世紀西歐宗教強大的勢力,為修道士干預社會經濟創造了條件
或許有人會認為,一般只有那些在社會上混不下去、不學無術的人,才會去修道。因為這些人在現實中已經找尋不到希望,只能依靠虛無縹緲的宗教,給自己找一個容身之地。
可實際情況卻恰好相反。在西歐修道院中修道的修道士們,在沒有成為修道士之前,都是來自社會各個行業的精英。
這些精英們雖然在社會上有著崇高的地位和豐厚的財富,但同時他們面臨的壓力也是巨大的。
隨著他們的見識和閱歷不斷拓寬,他們不再想去追求物質上的財富,而是選擇前往修道院成為一名修道士找尋精神上的富有。
在修道院中,不僅可以追尋自己的信仰,也可以遠離物質社會帶給他們的巨大壓力,獲得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寧靜。
修道院中的修道士們,每天的生活是非常輕松的,除了日常生活一些必需的勞動之外,其他的時間,他們大多數在潛心修道,十分悠閑。這種慢節奏的生活正是這些曾經的社會精英們所追尋的。
修道院里的生活和當時西歐社會的生活,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中世紀的時候,正是西歐各民族國家逐漸形成的時候。
現在西歐的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就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的。中世紀早期的時候,這些地方都還是許多個分裂的小邦國。
統一民族國家的形成,必然伴隨著戰爭的進行。所以中世紀的西歐,戰亂不斷,各諸侯領主,為了能夠吞并更多的土地,不斷相互攻伐。
頻繁的戰爭也讓原本興盛的西歐經濟迅速衰頹了下去,在連年累月的戰爭下,沒有任何行業能夠逃過一劫。當然,修道院是獨特的存在,它并沒有受到戰火的影響。
修道院能置身事外,主要依賴于宗教的強大。中世紀西歐天主教的勢力盛極一時,當時的教皇英諾森三世,甚至強迫英國的國王向他稱臣,并且公然宣布“教權高于一切”。
因此即便諸侯之間的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也沒有人敢把戰火燃燒到從屬于教會的修道院身上。
正因如此,修道院中有著不同于外部世界的,少有的安寧,有了在戰亂中改變西歐社會的資本。西歐社會進入到十世紀的時候,出現了一次極大的危機。
由于諸侯之間頻繁的戰亂,導致了大批的農田牧場被毀,經濟水平急速下降。政治上的動蕩和經濟的衰頹,讓西歐社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這個時候修道院的修道士們,因為不被動亂所波及,有了改變西歐社會的條件。于是各地修道院中的修道士們,開始從恢復農業建設開始一點點地把西歐的社會經濟拉回正軌上。
作為曾經各個行業的精英,修道士們以修道院為經濟中心,力挽狂瀾
中世紀時,農業是西歐社會的根本。頻繁的戰亂,毀去了大片的農田,出現了大量的無主荒地。
要恢復農業生產,就要從開墾這些廢棄的荒地開始。修道士們帶頭在這些荒地中種植糧食作物。由于宗教的號召力,那些流亡的難民們,也跟隨著修道士們加入到恢復農業生產的隊伍中。
很快,荒地中就長出了糧食作物,解決了西歐人民的溫飽問題。不過僅僅解決了溫飽問題,對于農業來說遠遠不夠。西歐農業生產的重點,在于經濟作物的種植。
為此修道士們擴大了農產品的種植范圍,重新開始種植經濟作物,逐漸將西歐的農業生產拉回了正軌。
農業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決。不過對于西歐的社會經濟來說,商業和手工業的恢復和發展,是重中之重。
農業雖然是西歐社會的根基,但商業和手工業才是西歐社會經濟的主體。因此單單解決農業的問題,對于西歐的經濟恢復來說只不過是杯水車薪。因此,剛拯救完農業的修道士們,又開始著手振興商業和手工業。
修道士們在農業上的表現,成功地征服了西歐民眾的內心。因此,當他們開始著手振興手工業和商業的時候,得到了西歐人民的鼎力相助。
西歐的手工業由來已久,在歷史長河的沖刷下,已經成為了西歐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從前西歐經濟社會的繁榮,就與手工業的發達密不可分。
然而戰爭發生后,手工業受到了致命的打擊,修道士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讓手工業重新煥發活力。
西歐手工業,并不只是局限于傳統的手工藝品,像傳統飾物、傳統首飾這些都在手工業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發展得最好的葡萄酒業,更是將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修道士們都是來自社會各行業的精英,其中不乏曾經手工業的佼佼者。
很快在修道士們的帶領下,西歐社會上興起了一股復興傳統文化,發展傳統手工業生產的潮流。
在修道士們的帶頭作用下,越來越多的西歐民眾投入到了手工業的生產中去,為本來已經瀕死的手工業注入了大量活力,讓西歐傳統手工業起死回生。
對于西歐經濟來說,更重要的是商業。西歐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商業會在它們的社會經濟中占據主要地位。
然而當修道士們開始重振商業的時候,那些一直跟著他們的西歐民眾們卻變得駐足不前。
不同于農業和手工業,經營商業對于民眾們來說有著很大的風險。已經經過戰爭摧殘的民眾們,無法再承受經營商業失敗所帶來的后果。
不過在修道士們的勸說之下,最終還是有一小部分人選擇了跟隨。
商業雖然風險大,但它的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一旦成功,那么所獲得的財富是不可想象的。不得不佩服這些修道士們有如此膽魄。
在這些曾經的精英們的帶領下,西歐的民眾很快就復制了他們在農業和手工業上的奇跡,讓西歐的商業“死而復生”。
十世紀的西歐社會,其實已經實實在在地處在了崩潰的邊緣,要是沒有這群修道士們,或許如今仍然能看到西歐的文明,但絕對不會是如此地先進。
在西歐“天下大亂”的時候,修道士們將修道院變成了西歐的“經濟根基”,挽狂瀾于既倒,硬生生地扭轉了乾坤。
西歐的社會經濟,在修道士們的努力下,重新回到了正軌。戰亂過后,一個個嶄新的統一民族國家建立起來,依靠著良好的經濟基礎迅速地發展起來,在先進程度上反超了古老的東方文明,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近代的世界格局。
結語:
在西歐社會瀕臨絕境的時候,修道院中的修道士們,冒著巨大的風險和壓力挺身而出,像圣經中的“救世主”一樣拯救了西歐社會。
在修道院的背后,正是中世紀的西歐宗教。雖然從今天的歷史上來看,中世紀的封建神學,是阻礙社會發展的動力。
但是我們必須辯證地來看待一件事情,不得不承認,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時間點上,代表著宗教的修道士們,拯救了西歐的社會經濟,讓西歐文明得以延續地發展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