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第十八個世界孤獨癥關注日到來之際,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與廣州市康納學校等多家單位聯合舉辦2025年世界孤獨癥日主題系列活動,正式建立館校共建合作機制。雙方以“文化賦能、融合共進”為理念,創新構建“公共文化服務+特殊教育”協同發展模式,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精準對接特教領域,實現全民閱讀與融合教育的深度結合。
創新機制:構建文化助殘新范式
活動現場,多家單位共同啟動了“愛育星夢”孤獨癥兒童教康融合項目。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與廣州市康納學校通過簽訂館校共建協議,確立三大合作方向:一是建立特殊群體圖書集體借閱通道,實現閱讀資源持續更新;二是開展閱讀進校園活動,促進閱讀推廣與課堂教學有機銜接;三是共建專業閱讀指導體系,發揮圖書館文化教育功能。活動當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從廣東省捐贈換書中心精選300冊適讀圖書捐贈給廣州市康納學校,通過設立班級圖書角,確保優質文化資源直達特教基層單元。
“愛育星夢”孤獨癥兒童教康融合項目啟動現場。
雙向賦能:打造融合教育新場景
為深化全民閱讀在特教領域的實踐創新,廣州市康納學校正式聘任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三名館員擔任“閱讀指導員”,結合傳統節日、世界讀書日等重要節點,開發“閱讀+手工”“繪本劇場”等系列融合教育活動。值得關注的是,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自2021年開展的“星光伴讀”孤獨癥群體服務項目同步升級為雙向賦能模式,將引入康納學校特教專家組建的公益講師團隊,聯合研發符合孤獨癥群體認知特點的閱讀課程體系,以提升特殊群體閱讀服務的專業性與實效性。
情景教學:創新公共服務認知課
活動現場,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員團隊依托館藏繪本《第一次去圖書館》,設計三大體驗模塊:通過可視化場館導覽建立空間認知,情景模擬借閱流程,掌握服務規范,通過“書海秩序大闖關”游戲培養公共意識,“漢字精靈拼圖”環節運用多感官刺激教學法,有效增強文化符號識別能力。參與家長普遍反饋,沉浸式體驗顯著提升了孩子對公共文化場所的適應能力,將多帶孩子走進圖書館,增加親子共讀頻次。
“書海秩序大闖關”游戲幫助孩子們了解圖書館行為規范。
服務延伸:構建特教服務新格局
此次合作是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繼越秀區啟智學校項目后,在特教領域打造的第二個示范性合作項目,標志著"公共圖書館+特教學校"服務模式實現跨區域復制,通過資源互補與機制創新深化全民閱讀。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何夢怡 通訊員 張家意 劉嘉琪 苗苗
圖片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