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他少有大志,家庭貧困但學(xué)習(xí)勤奮,是我國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和軍事家,曾任樞密副使、參政知事,乃是一代名相。
范仲淹墓位于伊川縣彭婆鎮(zhèn)許營村北約半公里處,北依萬安山,南面曲河水,東臨九龍山,西望龍門山,墓地內(nèi)古柏林立,墓地分前后兩域,總面積約35畝。
范仲淹墓現(xiàn)存碑刻6通,最早一通為宋代所立,其余多立于明清兩代,碑刻多為歌頌范仲淹的生平事跡及憂國為民的情懷。他的事跡和思想,不僅贏得了歷史的敬仰,如今也在國際上有極大影響力。
為紀(jì)念先賢吏圣范文正公誕辰1036周年,弘揚“先憂后樂”精神,清明節(jié)在范園舉辦公祭儀式。來自全國知名人士、媒體人士、范氏宗親代表幾千人,參加了這次隆重的紀(jì)念中華先賢范仲淹公祭大典。
北大教授張劍撰文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其思想高度、情感力度,橫絕古今,感人至深。千百年來,唯有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的橫渠四句,與之相仿佛。張劍贊嘆:“這種思想與情感上絕對的、決然的氣勢,彌漫八荒,充塞宇宙,足以彌合或超越所有的斷裂與縫隙。”他重視世俗生活的建設(shè),自奉甚薄,但能在蘇州購買良田千畝,創(chuàng)設(shè)義莊,自己卻生活非常節(jié)儉。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呼!憂國憂民,匡扶朝綱,一生正氣,浩蕩乾坤!置辦義莊,創(chuàng)立義學(xué),扶危濟(jì)貧,惠澤宗親。開中華慈善事業(yè)之先河,啟華夏義務(wù)教育之先聲” 回溯歷史、銘記先輩功績。(范兵周 范崇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