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充停問題
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熱點
如何破解“充停安全難題”?
平湖以機制創新、科技賦能、
源頭管控為突破口
探索出一條特色治理路徑
今年將新增80個
電動自行車集中充停場所
在鐘埭街道小橋人家小區,新建的電動自行車集中充停示范點成為居民“新寵”。停車棚利用小區可用場地,遠離房屋建筑,棚內加裝防雨板、自動噴淋系統和智能監控等,可容納40余輛車,充電口配備率達90%。
今年,新建改建此類充停場所相關工作被列入平湖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計劃完成80個。從市消防救援局了解到,這80個點位以城中村和自建房小區為主,涵蓋永樂里、宏興南區等多個小區,范圍涉及全市8個鎮街道。
對于參與新建改建的主體,我市創新推出《電動自行車集中充停場所新建(改建)實施意見》,給予每平米20至100元不等的建設補貼,并引入市場化運營機構管理,消防部門定期巡檢、現場宣傳,保障長效運維。
加強生產企業源頭管控
降低安全隱患
機制創新的同時,我市還積極引入智能科技,為住宅小區的電梯安裝智能阻車系統,并針對轄區電動自行車生產企業進行源頭管控。
以獨山港鎮的平湖市海盛車業有限公司為例,安裝工人給流水線上的每一輛新車都加裝了互認模塊,該模塊內部有互認協議,可以識別電池與充電器的匹配程度,有效避免使用不達標充電器造成的安全隱患。
來源 |平湖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 猜你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