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兵與良將之間的鴻溝,難以跨越。
從一個戰士到將軍的路,很漫長。
這段遙遠的距離有生命和時光的交響曲,也有青春與激情的協奏曲。
在軍營中,一個軍人要面臨的敵人除了戰場上的強手外,還有兩個,一個是單調枯燥的寂寞,另一個就是怯弱的自己。
如果克服了內心的恐懼,漸而達到了無畏的地步,那么這樣的士兵便可以突出重圍,挺身而出,做成在自己生命中的熠熠生輝的英雄。
01 不辱使命
從普通士兵到少將的打磨記
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中部偏東淺山區地帶,位于縣境東南部,有個叫做鎮東鄉的地方,這里距離巴彥縣城區有數十里路,再往東就是木蘭縣地界了。
一條名為少凌河的河流經而過,這里曾經在清朝時期有圍獵墾荒的悠久歷史,更因軍事地位重要并且有鎮守東荒之譽而得名。
物產豐饒、人杰地靈的這里,是孕育英雄兒女的福地。
當然,一位共和國中將從這里誕生并最終走向軍營。
一九四0年十一月的一個寒冷冬天,傅秉耀出生在當時的巴彥縣臨城鄉后韃子營屯(后劃歸屬于鎮東鄉)的一戶農家。
生下來后,他就感受到了東北氣候的嚴寒。
小時候,他們剛開始處于一種被動生活的狀態,過著壓抑的日子。
后來,東北得到解放后,人們總算迎來了好日子。
十多歲的時候,傅秉耀也念了一些書,認得了一些漢字、拼音,還接受了新的進步思潮——紅色的革命思想。
18歲那年,也就是一九五九年二月。
在寒春還凍的時候,這名身體素質過硬的青年離鄉別家,雄赳赳氣昂昂地跨步進了解放軍部隊,當時未滿19歲的他如愿成為了一名令父母驕傲的人民子弟兵。
參軍后,身為新兵的他起初來到了距家800多公里的遼寧省營口市下轄的大石橋市服役。
在部隊這座大熔爐里,他經受住了各種嚴格的軍事訓練,不僅得到了部隊的專門培養,他的意志力、執行力在摔、爬、滾、打中也獲得了提升。
2年后,他由于在各方面創先爭優業績突出,被吸納加入了黨組織。
最開始,他在陸軍部隊某部基層連隊里,從一眾戰士中脫穎而出,當上了班長。
班長只是他的起點,因為他那從不怕苦、從不服輸的性格,在各種比試、競賽中得以充分展現,而其濃烈的好勝心更是得到了極大的迸發。
時勢成就英杰。
他當兵的時候,遇到了難得的機遇。由于扎實的素質和良好的基礎,他具備了抓住機遇的條件。
進入部隊的第五個年頭末尾的時候,那年一月,軍委號召學習郭興福教學方法,伴隨而來的就是全軍大練兵大比武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這個名場面當然容易出人才,而傅秉耀無疑就是難得的好苗子。
因為在當時,他經過自己幾年下來的苦練本領,勤下功夫,具備了挑戰強手的火候。
于是,這位訓練尖子兵,在層層比練中逐漸成為聞名部隊的特等神槍手、投彈能手、刺殺能手,并躋身為全軍的“三大能手”之一。
可以肯定的是,正是他憑借個人實力煥發出來的的耀眼光芒,為其之后步入部隊管理賽道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后來的十多年間,他一步一步腳印地穩健成長,先后做上某排排長、當上某連參謀、干上某連連長、擔任某營的副營長,再隨后從營級干部躍升為團級干部,歷任某師的作訓科副科長、科長和某團團長。
在以后的軍旅時光中,他的英姿風采繼續飛揚,任職也從116師347團團長被提拔任職某師的副師長、師長,之后擔任某軍的副參謀長。
當上某軍的副參謀長后,這名優秀的軍人迎來了一個更好的契機。
這個機遇就使他所在的第39軍進行整編。
這支勁旅被譽為“常勝軍”,是我軍赫赫有名的王牌軍之一。
一九八四年,打過抗戰和遼沈戰役、平津戰役以及抗美援朝戰爭、有著紅色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的第39軍改編成第39集團軍,軍部駐地在遼寧省遼陽市境內。
第二年的酷夏,也就是一九八五年八月,傅秉耀接受命令,由副參謀長(正師級別)跳過參謀長或副軍長而直接擔任陸軍第39集團軍的軍長(正軍級),破格從無銜大校轉身為無銜軍長,成為了一名高級指揮員和“常勝軍”的領軍人。
這一任職在當時大裁軍的背景下,顯得極為少見,并且難能可貴。
后來,軍銜問題被全軍提上日程。
一九八八年九月,這在農村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在部隊也是軍官們得到檢閱而有所獲益的季節。
當月,這位任職時間已有三年有余的軍長,被上級授予少將軍銜,成為了一名精神煥發的陸軍少將,時年47歲。
此時的他正值盛年,正是大有作為的好年紀。
而他也不負眾望,率領所部漂亮地完成了一項又一項部隊交予的任務。
02 不負厚望
從有為少將到中將的成長記
當上將軍后,傅秉耀始終不改本色,繼續保持著積極爭先上進的斗志和風格。
后來,他調離了第39集團軍,到了祖國的西部邊陲,接受更大的挑戰。
一九九0年夏天,這年六月,傅秉耀調任新疆軍區,擔任副司令員,開始率部肩負著保衛祖國邊防的使命。
不久之后,他又榮任該軍區的第一副司令員職務,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了。
但是,他能擺正好自己的位置,很快干得更加出色。
兩年多后,時間指向一九九二年的十月。
在一個金秋燦爛的日子里,他在事業上繼續前進,受命出任蘭州軍區的副司令員,同時兼任新疆軍區的司令員職務,由此邁進了大軍區副職領導陣營。
僅僅一年多以后,即一九九四年七月,我軍再次舉行授銜儀式,傅秉耀由少將晉升為中將軍銜。
這一年,他是53歲,尚未滿54歲。
在他56歲的時候,那年陽春三月的一天,他奉命離開服役將近七年的新疆熱土,來到四川這個被譽為“天府之國”的地方,被調到成都軍區,擔任副司令員一職,仍然是大軍區副職。
在西南的大本營,他干了六年余九個月,一直到年滿63歲以后退休。
可以說,他從最初的一個青澀稚嫩的小兵進階為一位功勛超群的中將的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的故事和意外,充滿了太多的艱辛和困難,平凡、平淡中。
無論面臨多大的艱難險阻,他都是一個信念,排堅克難,頑強拼搏,不斷攻破、不懈突破,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最終達成目標,取得勝利。
在軍營服務將近四十五個春秋,他扎根軍隊,鉆研工作,奉獻國防事業,為民平安、為國安寧付出了畢生心血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與戰友們一道,在我國北方(包括東北、西北廣大地區)和西部(包括西北、西南廣大地區)構筑起我軍強大的“護城河”和“新長城”,為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貢獻頗多。
退休后,他依然密切關注、關心軍隊的建設和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81歲時,這位奮斗了一輩子的將軍不幸離世。
江河含悲,山岳盈淚。
他的功績值得人們懷念。
(完)
原創版權所有,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復制、抄襲、搬運、改編(包括并不限于圖文、視頻內容等),違者必究!
參考資料:
網絡相關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