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30日,納粹德國單方面撕毀和平條約,希特勒的強大兇惡而又馴服的德國軍隊大舉入侵蘇聯,從北極地區到黑海戰線長達2000英里。現在納粹德國和蘇維埃俄國已正式開戰。
德國入侵蘇聯的必然性:
納粹德國和蘇聯的紅色政權在意識形態上就是敵對的,而且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納粹的法西斯主義和蘇聯的布爾什維克主義都把對方看成是無法容忍的異類,這一戰對希特勒來說是遲早的事情。
80年前,即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根據“巴巴羅薩”計劃,分南中北三路向蘇聯發動大規模突然襲擊。
在這場衛國戰爭爆發前,蘇聯已經為這場戰爭準備了十年之久。在波羅的海軍區基礎上,組建了西北方面軍空軍,下轄八個戰斗機航空團,配備414架戰斗機,其中包括136架較先進的米格-1和米格-3。
根據蘇軍的統計數據,戰爭的第一天,414架戰斗機有324架損失,占所有戰機的78%。
德軍只損失了四架Bf.109F戰斗機和兩架Ju.88轟炸機,因此德軍蘇軍的損失比率為1:54。如果再加上轟炸機和攻擊機的損失,那么這樣的損失比率很可能會增加到1:100左右。
當然,不能說蘇軍飛行員沒有反擊。白天,西部方面軍空軍出動700余架次,進行了幾十場空戰。
1939年,黨中央將劉亞樓送到了蘇聯學習與治療。后來劉亞樓才明白,毛主席當初的話并不是開玩笑。
他是真的想讓自己不上前線,8年抗戰劉亞樓完美錯過,但十幾年后,能看到毛主席的遠見真的非常人能比,但從人民空軍的發展來看,劉亞樓功不可沒。
去到了蘇聯的劉亞樓也沒有閑住,那時正是二戰爆發期間,蘇聯與德國的關系陷入到了最為緊張的時刻。
蘇聯得到消息:德方的下一次進攻計劃將會實行閃電戰,先是搶占烏克蘭,再對莫斯科實行總攻。
而得知了如此消息的劉亞樓卻覺得十分奇怪,為了證明自己心中的猜想。
他去找到了當時正在醫院修養的林彪,在兩人共同探討以后,認為蘇聯所得到的情報理應有誤,敵方應會繞路選擇從白俄羅斯進攻后再到強攻莫斯科。
可是當兩人將分析結果傳達給蘇聯高層之后卻并未引起重視,直至蘇聯第一軍在戰場上吃了癟,斯大林才意識到兩人的分析何其重要,便邀請劉亞樓參加了接下來的衛國戰爭。
不出所料的是,劉亞樓在蘇聯的幾次關鍵戰役中大放光彩,甚至獲得了少校功勛。
為了挽留這位將才,蘇聯高層多次派人來勸說他加入蘇聯國籍,但都被劉亞樓一一謝絕了。
1945年,抗日戰爭的最后時刻,日方將主要力量都放在了東北戰區,蘇聯與黨中央商議以后,決定對日方實施最后的殲滅計劃。
這次劉亞樓再次面臨死亡威脅,可這一次不是發生在戰場之上,而是源自于蘇聯內部的一個誤會。
當時蘇軍指揮部讓劉亞樓通知:空軍部隊將于6時50分對佳木斯一個制高點實施轟炸,劉亞樓記下了時間,并傳達給空軍、地面部隊。
等到7點多,劉亞樓回住處,突然被蘇軍士兵送到禁閉室關押,聽說自己將要被槍決了!
劉亞樓一頭霧水。原來,當時蘇軍率領著一支部隊向著東北佳木斯進軍,在與日軍交火后大獲全勝。
可當隊伍攻上高地之后,后方的蘇聯空軍突然向著他們降下了炮彈,直接導致了數名戰士身亡。
針對這一次重大的戰場失誤,蘇聯高層立馬展開了調查,得出的結論是空軍與陸軍的聯系失誤,空軍并不知道陸軍已經搶占高地,依照計劃降下了炮彈轟炸。
而劉亞樓難辭其咎,依照軍法,該當死罪。
劉亞樓眼看無法,只能向蘇聯高層提出了最后的申請:“我十六歲參加革命,是在黨的陽光和雨露下成長的,又是中國共產黨派我到蘇聯學習,我們黨正需要我,家鄉還有親人在等待著我。請允許我在死前寫封信給他們,向他們匯報我這八年在貴國的學習和工作情況,算是對組織、對親人的最后一個交代。不然,我這八年在他們眼中是一塊空白。反正我已被你們關押在此,也跑不掉,請你們給我這個機會,只需一天時間就足夠了。”
蘇聯高層覺得有理,同意了他的這一要求,而事情的轉機,也就在這短暫的一天發生了。
原來,是因為劉亞樓曾經在蘇聯認識的一名同事,覺得劉亞樓膽大心細,不應該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便將事情重新翻查了一遍。
最后了解到,是陸軍部隊,在攻上高地以后沾沾自喜,并未對指揮部的劉亞樓以及空軍部隊匯報他們提前半小時攻上高地的事情。
而劉亞樓所執行的戰略決定并無失誤,至此,他再度逃過死神的魔爪。
在往后的日子里,劉亞樓依舊留在蘇聯紅軍的隊伍里任職參謀,這倒不是他不想回國,而是蘇聯高層實在不舍他這一位能人。
4
1945年,借著蘇聯出兵東北,劉亞樓改名王松,跟著蘇軍抵達大連。
當時大連市長對于這位知識淵博,作戰經驗豐富的后輩深得重視,兩人在日常相處中也成為了難得的好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