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給到足!
兩年前,IWC萬國推出了新一代工程師。熟悉且標準的尊達風,40毫米表徑,裝點螺絲的表圈,一體化設計的表鏈,簡潔的大三針與和它相呼應的網格紋表盤……重新回歸的工程師在優雅與個性中找到了絕妙的平衡,用黑白灰和一抹海藍色占據了當年表展的頭條,一切都歷歷在目。當然,接下來表迷們被吊足了胃口,想來新一代工程師勢必會開支散葉,不論尺寸、功能又或者材質,總歸要來上幾個新作。在去年葡萄牙系列集中發力之后,今年,終于再次等來了期待已久的工程師。
今年萬國表重點推出的新作,用八個字總結,就是“意料之中,更多驚喜”。核心的工程師系列,一口氣推出了數款新品,而且不僅僅是簡單的增加配色,在尺寸和材質上也都有了大膽的出新。而在極具品牌DNA的飛行員系列上,萬國也推出了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咱們先做個總結,今年WWG上萬國帶給大家的新品,設計偏好和技術偏好,通通都可以滿足。
更運動!工程師變酷啦!
如果說40毫米的工程師代表了品牌既定的標準,那我認為這枚全新工程師“黑武士”則是工程師里的誠意之作。采用了42毫米的新尺寸+全身黑陶瓷材質+82110新機芯,除了尊達設計的殼型沒變,其余都做了更新。
材質上,IWC首次將全陶瓷材質應用于工程師系列。為了讓這支陶瓷工程師在一體式設計的結構上看起來更有質感與層次感,IWC在陶瓷材質上充分采用了更多的噴砂、打磨和拋光工藝,整表看起來渾然一體,非常和諧。眾所周知,陶瓷材質的打磨難度相對較高,因此在其較好的打磨工藝和陶瓷材質特有的皮膚接觸感加持下,這支表的佩戴舒適性也是非常不錯的。而陶瓷特有的耐磨特性,也讓這支表無論經過多久的佩戴,都能歷久彌新。黑色的配色充滿神秘感,可以說是一款除了運動場合之外均可駕馭的作品。
搭載的IWC自產82110機芯搭載的比勒頓自動上鏈系統,讓上鏈效率有了很大提升,走時的穩定性也更好。而最主要的是,這款工程師它終于背透了,沒有浪費82系機芯較好的觀賞性。
IWC在尺寸的設計上選擇了42mm,我認為是為了能讓82110機芯能裝進工程師而做的改變。作為有名的全尺寸機芯,82系列在葡萄牙系列上已經表現出了很強的產品力。如今,大尺寸的82機芯要被放置在40mm的表殼中,給IWC的設計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保持82機芯的性能,保持原汁原味,設計師們最終還是在表殼尺寸上做出了一些妥協,盡管尺寸變大了一些,但作為可休閑可正裝的工程師,我認為42mm也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在多2mm尺寸的改變上能得到82機芯,我個人一定是樂意的。
既然叫工程師?那和萬年歷絕配!
基礎三針日歷功能之后,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都在期待全新的復雜功能了。其實萬年歷對于萬國來說,完全可以說是“基礎操作”。但首次出現復雜功能的工程師會怎樣?要我說,都已經叫工程師了,天文歷法和機械結構的完美結合,在工程師腕表上就是絕配。我雖然無數次在腦海中構思四個小盤的萬年歷布局如何在工程師并不富裕的盤面尺寸上呈現,但看到實物是三個小盤的布局后,還是不禁撫掌大笑,說一句“原來如此,妙哉妙哉”。
也許是搭載四個小盤的“尊達風”產品過于深入人心,才導致我去不斷構思和想象一個“趨同”的設計。雖然前代工程師系列在萬年歷的設計上也基本采用了四小盤布局,但當代的IWC設計者們顯然并不想走在有點擁擠的老路上,他們的心中一定是想讓工程師萬年歷和其他幾個同類產品有所差異化,體現出自己的風格與態度,并且他們真的做到了。
精鋼材質搭配藍色的經典棋盤格,閏年顯示放置在了9點位,6點位集成了月份與月相來實現空間節約。而最令我欣喜的是,IWC放棄了以往在飛行員萬年歷上尺寸的狂放,把這支萬年歷定格在41毫米的黃金尺寸,而且厚度上做到了13.4毫米。大小與厚度都充分考慮到了佩戴的舒適性,非常討喜。
搭載的82600自產機芯,具備60小時的動儲,同樣搭載了比勒頓自動上鏈系統來保證上鏈效率。無不體現出了IWC對極致和完美的態度與追求,確實無愧于沙夫豪森“最有德系范兒的瑞表制造者”之名,很對我這個同為工科工程師表主的胃口。
金表金表,這該死的誘惑!
接下來出場的是令我個人“欲罷不能”的金工程師。早在新一代工程師推出的時候,我就不斷在問專柜,就這些了嗎?除了不銹鋼和鈦合金,沒有別的選擇了嗎?IWC可能是聽到了我(和其他一些表友)的呼聲,在2025年終于把玫瑰金用上了,而且還是黑盤。之所以令我欲罷不能,也是因為我個人對黑金配色是沒有抵抗力的。
這支黑金工程師,整表采用18K 5N金打造,時標也是,指針鍍金,整表看上去充滿深邃與優雅。啊,這該死的誘惑!與現款工程師不同的是,金工程師實現了背透,總算是可以看到機芯了。
因為用了玫瑰金材質,對表殼和表鏈的打磨要求也高了,這支黑金工程師的表殼與表帶充分結合了拋光和緞面打磨,這樣的打磨組合能讓整表更有質感。雖然我還沒拿到這支表的重量數據,但可以想象,全金的它帶來的“壓手感”一定會讓佩戴者有一種可靠的感覺,也能給社交場合的其他人帶來一種穩重且實力在線的感覺。
工程師今年在其不銹鋼材質的序列中,新增了一款綠色表盤的新作,這支新成員是特別款,限量1000支。盤面采用了翠綠色棋盤格,指針和時標采用了鍍金處理,這支工程師的推出,與F1賽車有著一定的聯系。
眾所周知,IWC是梅賽德斯-AMG馬石油車隊的官方合作伙伴,IWC不僅在產品上與F1貼合,在影視上也不遑多讓,這支工程師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今年即將上映的電影《F1》,主演布拉德皮特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演員。可以說這支綠盤工程師的buff比其他盤面的現款要多那么一點,限量1000枚,也算是有一點點特別吧。如果有喜歡F1的朋友,不妨在《F1》上映后找找看,是哪個鏡頭中的元素,給了IWC的設計師靈感?
小尺寸,透底,中性風
原本我以為工程師系列到這里已經是今年的全部了,但是我錯了。我還以為工程師系列是專屬于大尺寸的系列,但是我又錯了。工程師今年居然推出了中性款,是的你沒看錯,中性款,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看看這幾支,全新的35mm尺寸,搭載47110自動上鏈機芯,并提供了背透的中性款工程師,不知道是否直線擊穿了各位對工程師這個系列的理解?
事實上雖然初代尊達工程師(工程師SL,型號1832)是40mm的尺寸,但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短短幾年,IWC還生產過小尺寸的工程師(型號3508),從外觀設計和尺寸上來看,現款35mm工程師都與之較為接近。
這款3508產量不高,持續年份也短,加上時間也相對久遠,因此在國內恐怕也只有少數資深表迷才知曉它。現款35mm工程師,在我看來也算是在某種程度上對3508的致敬了。作為一支中性表,除了表達對腕圍小的男士的友好之外,我從中還品出了IWC對女性職場精英的小小野心。試想一下,佩戴這款工程師的女性,會顯示出什么樣的自信與魅力呢?
本次IWC共推出三款35mm的工程師,分別為18K 5N金+金色盤面,不銹鋼+銀色鍍銀盤面和不銹鋼+黑色盤面,搭載的機芯完全一樣,也都提供了背透,消費者只需要按自己的喜好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配色即可。
個人認為在三款中,不銹鋼+銀色鍍銀盤面的最容易搭配著裝,也適配更多的場合,俗稱百搭,無論對男性還是女性,在彰顯氣質與自信的同時,也保持了一定的低調和內斂,收放自如,進退有度,既是魅力,也是格局。
放大招的飛行員
終于介紹完了工程師系列,但是我們的腳步不會在此結束,今年的飛行員系列,IWC也是放了大招的。
首先我想談談今年IWC在飛行員計時中新增的兩支鋼款飛行員系列計時腕表 APXGP。要知道,有相當多的IWC表主,是通過飛行員馬克和飛行員計時這兩個基礎款認識IWC、愛上IWC、成為IWC Family中的一員的,因此,飛行員計時的基礎款,我一直認為是產品序列中至關重要的一款,也是最容易讓喜愛計時功能的潛在表主買單的一款。
今年IWC新發布了41mm和43mm兩枚鋼款,為飛行員計時的基礎款增加了新的成員。在設計上采用了新的配色方案,給盤面做了一些細節的變化——采用了金針。金針,作為IWC的一個比較廣為表友津津樂道的設計符號,曾在IWC多個系列的多個表款上被應用,如果你是萬國表迷,那你一定知道金針葡計(葡萄牙計時)和金針葡七(葡萄牙七日鏈)在當年多么受歡迎。
如果沒有記錯,本次還是IWC在更換自產機芯后首次在不銹鋼材質的飛行員計時上應用金針,同時外圈時標刻度和小秒針、計時盤的時標刻度均應用了金色,讓整個盤面顯得更加飽滿,金色的高貴和黑色的神秘相互襯托,給人帶來了煥然一新的視覺感受,讓這兩支基礎款的IWC煥發出一種獨特的高級感,又保持了足夠的低調,在我看來,此款配色的飛行員計時,性價比無疑是非常高的。
自打前年帶有計時外圈的飛行員計時問世后,我心目中的飛行員計時終于實現了“小圓滿”(至于大圓滿是什么,你們猜)。對于一款計時表來說,沒有計時外圈是不完整的,也是我一直對飛行員計時有所期待的點,當這塊拼圖補齊的時候,飛行員計時才算是無愧它的名字。
略為美中不足的是,在2023年,IWC可能是本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態度,在這個加了圈的系列上只發布了鈦金屬版本和瓷化鈦版本,配色也只有一個黑色,雖然瓷化鈦版本采用了馬石油色日歷字體和小表針這種小細節,但驚喜著實不能算多。本以為2024年IWC會追加更多的款式,結果一年過去了,也沒聽見個響,其實還是多少有點失落的。
好在它還是雖遲但到了。今年,IWC在這個序列中加入了貴金屬材質,如果說2023年的鈦合金和瓷化鈦版本的主題是潮流青年拒絕千篇一律的時尚態度,那2025年的玫瑰金版本的主題就是小有成就的事業型帥哥凸顯審美品位的外在符號,黑色測速圈很好的配合了玫瑰金表殼,從正面看,由內至外的黑-金-黑同心圓,層次感出色,質感十足,特別是搭配了黑色膠帶,讓整表的金色部分并不過分暴露,既有張揚,也有內斂。
除此之外,高性能計時家族今年還迎來了一位重磅之作,全新的數字日期月份計時萬年歷。這個設計看起來非常新穎,但實際上熟悉萬國的朋友會知道,在2012年,IWC就推出了同類設計的飛行員計時萬年歷腕表。六年后的2018年,IWC還推出了致敬波威柏150周年特別款,采用的也是這種數顯窗口設計,并實現了時分數顯視窗(同類設計的產品還有大名鼎鼎的朗格貓頭鷹)。
從技術上來說,計時,很普遍,萬年歷,也很普遍,計時萬年歷,技術要求會提升很大一身位,而在計時萬年歷基礎上采用雙數顯,就又要提升一點難度。從動力驅動角度來說,帶動一根指針難度小于帶動一個數字盤,因此技術難度高的萬年歷未必數顯多,但數顯多的萬年歷技術難度一定不低。
同時這支表采用的是飛返計時,進一步增加了技術含量。在歷史表款的底子上,萬國將這支全新的數顯萬年歷計時,從46mm縮減到了43mm,再配以瓷化鈦打造的表身、表冠和表帶,讓整表輕盈且堅固。
表盤的3點位和9點位采用了同心圓儀表盤設計,同時在計時圈標記,數顯窗口和小盤時標上都運用了橙色,黑橙搭配,彰顯出濃郁的運動氣息。
最后,介紹一下這支大型飛行員減震裝置陀飛輪鏤空XPL腕表。
萬國大飛,大名鼎鼎,我不需要過多贅述。這款大飛序列中的新品,名字挺長,黑科技也不少。首先,它是一支陀飛輪腕表。其次,它是一支可以帶著去運動的陀飛輪腕表。第三,它是一支可以換裝的陀飛輪腕表。
陀飛輪是高級制表領域最復雜的機械裝置之一,天然的具備不抗沖擊的缺點。我相信所有陀飛輪表主最頭疼的問題就是萬一不慎把陀飛輪表磕一下碰一下或者摔一下,這表就不得不返廠維修了,不光花錢,還鬧心。現在IWC貼心的來幫你們解決問題了。
這款大飛的表圈內有四處金黃色的裝置,像四個爪子抓住了機芯,這就是IWC推出的專利,名字叫SPRIN-g Protect減震防護系統,它通過金屬玻璃材質制成的減震彈簧來連接表殼和機芯,在遭受過載沖擊力時,首先是表殼外面的殼套來承受沖力。當沖力依然過載時,減震彈簧會帶著機芯在表殼內部共同位移,以保證外部沖力被吸收在減震裝置內,而不會或盡可能少的傳導到機芯,能夠有效保護機芯,強大的抗震能力,是這支大飛的主要特點。
從今年萬國整體的新品發布策略可以看出,萬國在工程師這個系列上,充滿了野心,材質、尺寸、機芯都有更新。雖然今年我個人認為最重磅的42mm黑色陶瓷工程師只出了一款,但我相信這是品牌的試水之作,后續在不銹鋼材質、鈦合金材質、瓷化鈦材質以及貴金屬材質上,一定會有更多“滿血版”工程師問世。
而飛行員系列在材質、尺寸、機芯上都已經走出了好幾步,現在已經進入“疊科技”的階段了。作為技術人,作為工科男,我樂于看到一個機械表品牌在技術上,特別是應用型技術上有所建樹。畢竟再厲害的技術,最終也要落實到應用場景中,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盡管消費者形形色色,一萬個表友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但萬國能精準抓住一到兩個客群,我認為就已經是成功的。
至于我,一個喜愛尊達風和一體式運動表的工科男今年會不會為全新的工程師買單?我想不用我多說了吧。
瀟湘夜雨
機械表博愛者,資深碼農,品牌logo收集狂熱癥晚期患者
表態互動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哪一款帶給你最大驚喜?
光看文章不過癮?
觀看“WWG 2025”實時直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