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柳城縣鳳山鎮的鳳山糖廠廠區。
春分時節前后,廣西甘蔗榨季剛結束,蔗田已冒新苗。
遠在一千六百公里外的上海灘商超里,上架了一款產自廣西柳城的“菁活”無糖植物活性水,備受矚目。
“嘗鮮的消費者普遍反饋,它有一絲甘蔗清香,喝完嘴有回甘。”上海光明糖業旗下的東方先導民用糖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說,這種似甜非甜的獨特口感,與原料、產地和技術有關。
這款“菁活”無糖植物活性水里面,富含有機電解質、氨基酸、蔗多酚,是完全從甘蔗中提取的植物細胞水,極具廣西特色。
目前,在上海市、江浙地區的農工商超市、好德便利、良友便利等上千家連鎖商超商鋪里,在淘寶、天貓超市等線上渠道,這款甘蔗植物水銷售火爆,好評如潮。
鳳山糖廠內的甘蔗植物水生產車間。
一根甘蔗,20%是蔗糖,10%是蔗渣,剩下70%是甘蔗水。
“誰能想到,曾經被白白浪費的甘蔗水,如今竟成為了創新產品的重要原料?”廣西鳳糖集團柳城鳳山糖廠生產科科長湯凡青說。
如何更好地將一根甘蔗“吃干用盡”?科技研發和領先工藝成為突破行業壁壘的先鋒。
“甘蔗植物水研發歷經十余年,遭遇無數次實驗失敗,這是多么艱難的過程啊!但團隊從未妥協。”廣西大學綠色制糖團隊李凱教授說這款甘蔗植物水以新鮮甘蔗為原料,經固液分離、熟化、糖水分離、兩級萃取等9道工藝加工制成。
廣西大學是全球唯一擁有制糖工程本、碩、博完整人才培養體系的高校,李凱教授作為制糖學科帶頭人,帶領著30多位同仁和100余位在校碩博士,共同研發了這套獨特的甘蔗植物水提取技術,堪稱廣西甘蔗產業的綠色革命。
“甘蔗植物水提取技術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甘蔗中的營養成分和活性物質,產品獨具甘蔗清香,口感清新綿柔,與人體細胞相容性高;水分子團小,硬度極低,補水快,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煥發生命活力。”李凱說。
對于傳統產業和傳統行業,技術成果的轉化時效和企業的容納接受度,才是科技成果轉化道路上最大的難點。
“以前甘蔗原料能出產糖、酒、肥、紙,現在能出品甘蔗植物水,整個生產鏈就補全了!”據湯凡青介紹,從生產設備的更新,到生產流程的優化,再到員工思維與服務水平的提升,傳統糖企正經歷著全方位的蛻變。
從2018年起,廣西大學綠色制糖團隊與廣西鳳糖集團、上海光明糖業攜手,聚焦“多級膜并行聯產甘蔗植物水技術”,終于為甘蔗含水資源高值化商品化利用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截至目前,上述兩家企業合作投入5000多萬元人民幣,打造2條全自動化、智能化甘蔗植物水生產線。
3月29日,記者走進位于柳城縣鳳山鎮的鳳山糖廠,偌大的生產車間只有兩三名工作人員,主要工藝流程均實現了自動化、數字化。今年1月至今,該生產線已產出340多萬瓶(330毫升)甘蔗植物水供應市場。
“我們幫助企業申請的國家專項補貼資金,已實實在在地撥付到位,進一步激發企業生產活力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柳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科科長韋仕盼說道。
“甘蔗植物水、膜法紅糖、甘蔗啤酒、甘蔗醋、甘蔗副產物綜合化利用......多項科研成果成功實現產業化應用,我們成功繪制了并拓展了‘甘蔗+'產業全產業鏈及生態圈藍圖。”李凱教授表示。
菁活植物活性水不僅是一款創新產品,更是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的產物,標志著傳統糖企由“吃干榨盡”的“制糖產業”,向“吃干用盡”的“甘蔗產業”轉變,實現了產業向全鏈條、大健康、大食品發展的轉型升級。
甘蔗植物水成品。
鳳山糖廠內的甘蔗植物水生產車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