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聯軍討董卓,這件事在正史和演義小說中均有記載和描述,《三國志·太祖本紀》的記載是這樣的:“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正月,后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推紹為盟主。太祖行奮武將軍。”
正史中討董聯軍并沒有十八家諸侯,馬騰韓遂實際是站在動作一邊的,后來是因為所求不滿而跟李傕反目:“初,卓之入關,要韓遂、馬騰共謀山東。遂、騰見天下方亂,亦欲倚卓起兵。馬騰私有求于李傕,不獲而怒,欲舉兵相攻;帝遣使者和解之,不從。韓遂率眾來和騰、傕,即而復與騰合。”
到了《三國演義》里,馬騰沾了馬超的光,也成了討董諸侯——《三國演義》是尊劉貶曹的,馬超投靠了劉備,所以馬家也成了正義的一方。
不管馬超馬騰在討董之戰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馬超在小說中都沒有跟呂布單挑過,所謂“前有呂布后有馬超”之說,也未必是贊譽,因為馬超既想認韓遂為義父(馬超對韓遂說:“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也想做張魯的半子(女婿)。
馬超與韓遂、張魯的微妙關系,史料中都有記載,這里就不再贅述,咱們還是以《三國演義》為依據,來看看馬超不出場的情況下,顏良文丑能都陣斬華雄、雙戰呂布。
在《三國演義》中,奉董卓之命鎮守汜水關的是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的關西大漢華雄,他以驍騎校尉身份帶領五萬兵馬對抗討董聯軍,先后陣斬了濟北相鮑信的弟弟鮑忠、袁術驍將俞涉、韓馥上將潘鳳,“盟主”袁紹表示遺憾:“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袁紹之所以能被討董聯軍推舉為盟主,就是因為他實力最強,孔融更是把袁紹的謀士武將吹上了天:“許攸、郭圖、審配、逢紀皆智謀之士;田豐、沮授皆忠臣也;顏良、文丑勇冠三軍;其余高覽、張郃、淳于瓊等俱世之名將。”
顏良文丑在袁紹軍中的地位尚在張郃高覽之上,徐晃先是二十回合敗給顏良,又被文丑追得沿河奔逃,顏良文丑死后,張郃高覽與張遼許褚在官渡捉對廝殺而不分勝負,由此可見,顏良文丑在當時已經算是超一流高手,許褚也絕非他們對手。
官渡之戰的結果表明,袁紹在汜水關下并沒有吹牛,顏良文丑隨便拉出來一個,確實都能陣斬華雄,他之所以沒讓顏良文丑出戰,實際還是想讓華雄消耗其他諸侯的實力——袁紹身為聯軍盟主,這么大的陣仗,他豈能不把“四庭柱”帶在身邊?
袁紹不希望自己的實力受損,所以他只能讓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藏在軍中,到關鍵時刻才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華雄,還不足以讓袁紹亮出全部底牌。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之前,出手的同樣是一幫小雜魚,也就是公孫瓚還有兩下子——當時討董聯軍似乎沒太把呂布當回事:“紹乃分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孫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往虎牢關迎敵。操引軍往來救應。”
袁紹不派顏良文丑死戰,袁術的首席大將紀靈也沒有出現,恰好讓劉備關羽張飛一戰成名,這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顏良文丑單挑華雄取勝或許沒有問題,他們兩個一同出戰,能否擊敗呂布?
顏良文丑擊敗徐晃的時候十分輕松,最多也不過二十回合,我們可以根據相關戰果,分析一下呂布能不能二十回合擊敗徐晃。
徐晃跟許褚是打過架的,二人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曹操不是認為許褚打不贏徐晃,而是怕許褚殺了徐晃:“楊奉、韓暹誠不足道;徐晃乃真良將也。吾不忍以力并之,當以計招之。”
曹操個人武功不弱,眼光更是毒辣,他肯定是看出五十回合已經是徐晃單挑許褚的極限,再打下去,徐晃就有性命之憂,而徐晃一勸就降,肯定是知道自己打不過許褚,不投降就無路可走了。
許褚跟徐晃大戰五十回合占了上風,跟呂布剛打了二十回合,曹操就看出他不行了:“呂布引兵出陣,橫戟大罵。許褚便出。斗二十合,不分勝負。操曰:‘呂布非一人可勝。’便差典韋助戰,兩將夾攻;左邊夏侯惇、夏侯淵,右邊李典、樂進齊到,六員將共攻呂布。”
不分勝負是還沒有一人落馬,如果分出勝負,虎癡就變成虎肉了,所以曹操趕緊派出五員大將一擁齊上去幫忙。
典韋的武功與許褚在伯仲之間,比徐晃略強一點,夏侯惇單挑過呂布關羽,夏侯淵曾與黃忠對刀,這六個人聯手出戰,估計劉備關羽張飛也頂不住。
呂布能二十回合讓許褚落在下風,顏良二十回合擊敗徐晃,這說明顏良的武功,即使不如呂布,也不會相差太多,文丑或許比顏良弱一點,但兩人聯手,還是有跟呂布一戰之力的,甚至獲勝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實事求是地說,關羽斬顏良誅文丑,都有客觀因素在起作用。顏良被關羽一刀刺殺,文丑被關羽三刀砍跑,一個是猝不及防,另一個是苦戰之后體力消耗過大,而關羽的赤兔馬速度又太快。
羅貫中是這樣描述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的:“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沖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云長手起一刀,刺于馬下。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后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顏良要問關羽什么,文丑在亂軍中被包圍又拼命殺出,擊敗張遼徐晃需要多大力氣,熟讀三國的讀者諸君自有公論,但是不管怎么看,雙方都打起精神在體力充沛的情況下對決,關羽都不可能三五招就把顏良文丑斬于馬下。
關羽騎上赤兔馬斬顏良誅文丑如砍瓜切菜,如果沒有赤兔馬,能不能打贏顏良文丑可能都是個問題:大將的戰斗力,一般由個人武功、兵器、坐騎三部分組成,關羽的大刀和劉備的雙股劍、張飛的丈八蛇矛,都是用張世平蘇雙贈送的鑌鐵打造而成,不算太差,但也不能像曹操的倚天劍和青釭劍那樣削鐵如泥,但是赤兔馬的戰力加成,卻至少有百分之三十。
關羽沒有赤兔馬的時候,也能擊退許褚徐晃的聯手阻擊,卻不能擺脫夏侯惇的糾纏,有了赤兔馬,斬顏良誅文丑兩次都是仗著“馬快”,這一點羅貫中寫得十分清楚。
顏良文丑被關羽斬殺,所以他們在三國二十四將中排名中僅高于鄧艾與姜維,這顯然是十分不公平的,熟讀《三國演義》的讀者諸君對這兩人的真實戰斗力,肯定會有更公允的評價:在您看來,顏良文丑合擊呂布,多少回合能分出勝負?最終獲勝的又會是哪一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