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宋代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一個典型的重文輕武的時代,這一時期,中國封建文化得到了鼎盛的發展。
在整體崇尚文化的社會背景之下,宋朝的茶藝發展迅速,社會上也興起了茶畫這一特殊的文化形式。所謂茶畫,指的便是以茶葉、沏茶過程、品茶等生活場景為主題的繪畫。
從茶畫的背后,我們能看到宋朝特殊的經濟形態和文化形式。茶藝來源于生活,而宋朝茶畫的興盛又有著怎樣的原因?在這個文化現象后面,宋朝文人正在向我們傳遞著怎樣的意蘊?
重文輕武,茶藝興盛
宋朝重文輕武的特殊政治舉措,還得從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這件事情上說起。宋太祖趙匡胤打天下,靠的是武力,同樣也依靠強大的團隊協作能力。當他黃袍加身以后,他便害怕同樣的悲劇再次出現在自己的身上。
于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趙匡胤一招杯酒釋兵權,軍中將領的軍權盡數被他卸下,軍隊實力發展欠缺了堅實的基礎。而后,宋朝歷代的統治者便有意打壓軍中實力,反而大力推崇社會重文風尚的形成。
在統治者的有意引導和社會風尚的逐漸形成之下,越來越多的平民百姓開始投入到文學文化創作當中。因為大家都知道,只有將文學之風牢牢地攥在手中,這輩子才有可能實現階層跨越,才能出人頭地。
于是,宋朝的文學創作和各種文化藝術形式的相當豐富。文人墨客也只有在詩詞繪畫當中,才能盡情寄托自己心中遠大的志向,才能發揮自己更高的價值。
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之下,眾多的生活場景都成為了文學創作的素材。譬如宋代的茶藝,正是這樣被記載和傳承下來的。
嚴格來說,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茶藝其實起源于唐朝。唐朝的封建文化發展同樣鼎盛,各個國家都會派出使者專門來到大唐,學習中原文化的先進之處。
也是因為這樣獨特的文化交流形式,中國的服飾、建筑、茶藝等文化載體才會傳到國外。
當然,宋朝茶藝是在唐朝茶藝的基礎之上有所繼承和發展的。這二者在選茶、點茶、煮水等方式上大同小異,但是在沏茶所采用的手法上卻并不一樣。
根據《茶錄》記載,唐朝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煮茶。也就是說,唐朝人會選擇將茶葉浸泡在水中,通過冷水煮沸的方式來進行,發揮出茶葉的香氣。煮茶的特點是口感綿長,余韻悠久。
但是宋朝不一樣,宋朝則會采用反復沖泡的形式來沏茶。通過與沸水的反復接觸,茶葉本身的香氣逐漸釋放出來,這樣得到的茶水會更有口感上的層次感,給人的觀感也更加豐富。
雖然手法不同,但是兩個朝代在茶藝上的堅持是一樣的。宋代在唐代的基礎之上有所傳承和創新,而宋代的茶藝文化也被記錄在了日漸興起的繪畫形式當中。
在宮廷畫逐漸退出社會主流之后,文人畫便漸漸取代了其興盛的地位。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泡茶的過程已經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生活場景,而變成了一個可供觀賞的藝術形式。
他們用出神入化的畫筆,將這份藝術形式真實地記錄在畫紙之上。同時他們會再加上一些藝術手法的渲染,如此一來,一副茶畫就成為了價值連城的藝術作品。
在茶畫興起的背后,我們能看到宋代經濟文化的日漸鼎盛。正是因為人民群眾有了足夠的閑暇,大家才會在討生活之余,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沏茶泡茶這種娛樂享受之上。
同時,重文的社會風潮確實也為茶畫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土壤。這一獨特的社會氛圍雖然不利于宋朝長時間的穩定,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讓傳統文化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更好的傳承。
市井經濟,更加開放
宋朝茶畫的興盛是一種特殊的上層建筑,而在這一藝術形式的背后,我們更多的能看到宋朝的經濟結構和生產關系的變化。
眾所周知,商品經濟在宋代得到了相對長足的發展。宋代統治者并不重農抑商,甚至還會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支持和幫扶商業的發展。
在統治者的有力引導下,民間風尚也逐漸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商業經濟當中,通過商品經營來實現人生財富的積累。如此一來,故步自封的自然經濟壁壘逐漸減弱,社會經濟也得到了更加開放的流動。
于是,社會底層的文化形式也逐漸繁榮起來。勾欄和瓦舍不正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嗎?興盛在街頭巷尾的勾欄瓦舍,日漸豐富著宋朝老百姓的精神世界。
在閑暇之余,大家可以走到街頭,走進勾欄瓦舍,去感受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文化氛圍。人們可以在那里盡情地拋下現實生活當中的束縛跟壓力,沉浸在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中,感受到極致的精神追求。
而茶藝這一獨特又高雅的文化形式,此時也并不再局限于上層階級當中。茶藝走出了宮廷,走出了貴族的大門,走向了街頭巷尾,走向了老百姓的家中。
于是,人們可以在勾欄瓦舍當中觀賞精湛的茶藝表演,可以肆意地感受茶香所帶來的文化氛圍,可以體會到茶藝背后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即使這種內涵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特殊意義上的文化交流與傳播呢?
市井經濟的發展打破了坊和市的壁壘,讓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形式能夠隨著愈發活躍的經濟上下流動。上層階級引以為傲的茶藝表演,也能因為文化交流和傳播而流動到下層。
宋代統治者宋徽宗曾經撰寫過一本《大觀茶論》,這本書詳細記載了不同茶葉的優質發源地,記載了極其高超的烹茶方式,記載了一些高雅的與茶藝相關的文化藝術表演形式。
這本是皇家智慧的結晶,原本也只在上層社會當中流動。但是逐漸的,《大觀茶論》被中層商人階級和底層百姓所得知。大家可以在其中得到更多的有關茶藝的啟迪,也能運用底層百姓特殊的傳播手段,讓茶藝發揚光大。
這一系列的流動過程和生活場景,都被畫家忠實地記錄在了繪畫作品之上。大范圍的文化傳播,讓茶藝更加精彩和開放,也讓其增添了許多趣味性和活力。于是在宋代的茶畫上,我們能夠看到更多有關于茶藝的魅力。
這一特殊的藝術手法,也讓宋代茶藝的相關文化特點得到了保存與傳承。
在《文會圖》《斗茶圖》等眾多的茶畫作品中,我們既能夠看到宮廷和貴族階層以茶會友的名場面,也能看到文人墨客斗茶的高雅場面,還能看到市井茶文化興起的活躍場面。
茶畫為茶藝描繪了更多的可能性,也進一步推動著宋代茶藝的發展。這兩者算是相輔相成,彼此成就了宋代鼎盛而繁榮的文化。
茶道精神,藝術意蘊
當我們在看宋代的茶文化時,我們并不能僅僅只看到茶文化所表現出來的高雅藝術形式。甚至,我們不能只看到其背后所反映出的宋代特殊的經濟結構和文化氛圍。
我們還要從茶藝和茶畫當中去感受宋代老百姓的精神世界,感受宋代文人所傳遞出來的獨特的精神追求。
在茶藝上,人們講究清凈和平和。所謂清凈,它可以概括的層面太多了。我們選擇的茶葉要干凈清潔,我們在煮茶過程當中要保持清凈。而在從事與茶藝相關的文化活動時,我們更要注意內心的清凈狀態。
內行都說,烹茶之人的心境直接影響著茶水質量的好壞。所以,只有保持清凈,才能從手下創造出一壺純粹的茶。
同樣,泡茶的過程其實也是追求內心平和的過程。從分茶開始,到煮水,到洗茶,再到反復的沖泡,這一系列過程,切忌心急。
這是一個循環相生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差錯,都會直接影響最后沖泡出來的茶水的質量。所以噴茶的人在整個過程中要保持內心的平和,追求平和,方為上道。
而茶藝告訴人們,這些精神境界和追求并不僅僅停留在茶的表面。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用同樣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天的挑戰,這才能夠將每一份艱辛都化為茶葉一般回味之后的余甘。
茶畫除了表現當時的茶道精神之外,更重要的是還向我們傳遞的宋代文人獨特的藝術審美。
畫家在繪畫時,除了會盡可能地還原泡茶過程的場景之外,還會以藝術加工的方式來展現畫家自己本人的審美。
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在畫中眾人的衣服配飾上,還是在煮茶的工具上,又或者是在背景的風物描繪上,畫家們都是下了大功夫的。這一系列繪畫元素的和諧統一,最終造就了高超的藝術審美意趣。
結語:
茶藝來源于生活,宋代茶藝以及茶文化的興盛,宋代重文輕武的社會氛圍,直接推動著茶畫這一特殊的藝術形式發展。
而宋代繁榮開放的經濟形態,也讓茶藝走進了千家萬戶,走進了底層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通過茶畫,宋代文人也向我們展示了這一時代獨特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傳遞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參考
1.《茶錄》
2.《宋史》
3.《大觀茶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