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以來,信陽市平橋區明港鎮楊沖村的百畝桃園粉霞漫天,何崗村梨園的梨花勝雪鋪陳,新集村的油菜花田金浪翻涌,明港鎮“賞花地圖”的不斷擴大,拉動了“春日經濟”的持續提升。
生態旅游激活“美麗流量”
“以前只為賣果,現在花開時就能‘生金’。”楊沖村楊正威算起“花果賬”。每逢春季,明港的賞花路線就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打卡。游客的涌入直接拉動了周邊餐飲和民宿需求,村民通過開設農家樂、民宿及銷售農副產品實現增收。
從“流量”到“量”
明港鎮的“花經濟”不止于“網紅打卡”。當地正著力構建品牌體系,完善“農耕研學游”等體驗項目,提升服務承載力,著重消費場景創新,以及個性化、多元化品質開發的配套服務;開發“四季花旅”路線,春季賞花、夏季采果、秋季觀葉、冬季品民俗,讓鄉村游擺脫季節性制約。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們”帶來新理念,傳統農田嫁接新技術,激活了鄉村內生動力。正如新集村黨支部書記趙祖力所言:“我們要讓每一朵花都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信使’,把‘一時美’變成‘持久興’。”
產業鏈延伸打造“花樣經濟”
花開時節的“顏值經濟”正轉化為全鏈條的“產值經濟”。繁花落盡便迎來豐收,夏桃、秋梨通過訂單、電商直播銷往全國;新集村的油菜花則演繹著“一花三吃”的智慧,黃金花海不遠處,一排排蜂箱錯落有致,農技員正演示“蜂媒授粉”技術:“這些小家伙能讓油菜籽增產9%,產的蜜純度可達42度。”今年,油菜蜂蜜已入駐“新集集市”,鮮嫩菜苔直供市場,油菜籽榨成“新集油禮”農旅禮盒,榨油后的菜籽餅還能作為有機肥反哺土地。這種“花期引流、果期變現、加工提效”的全周期產業鏈,大幅提升了土地收益。
如今,在明港鎮的田間地頭,農民既是田間勞作者,又是旅游服務者,更是鄉村文化的傳播者。當一朵花串聯起城鄉互動、文化傳承,鄉村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在姹紫嫣紅中綻放共富之花。(通訊員 楊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