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米SU7在3月29日發生交通事故后,網絡輿論中涌現出大量片面言論,其中“不成熟企業制造了不成熟的汽車,賣給不成熟的消費者”的三重否定論斷尤為典型。
此言一出,筆者頓感匪夷所思,不知道這種言論的炮制者是如何定義“成熟”的。
一、企業成熟度不能以創辦年限衡量
將小米定位為“不成熟企業”,無非是以其創辦年限尚短為由頭。尤其是“小米汽車”,成立至今不過三年有余。
然而,如果小米是不成熟企業,那什么樣的企業才是所謂的成熟企業呢?是30年企業,還是50年企業,亦或百年企業?
批判小米者不成熟者言之鑿鑿,歷史案例卻頻頻打臉。
2000年、2001年,三菱帕杰羅因制動系統設計缺陷引發多起剎車失靈、側翻事故,想必很多網友對此還留有印象。
后來,我們禁止了帕杰羅V31、V33兩款車型的進口。
彼時,三菱汽車已經成立30多年了。
如果說30多年的企業還不算成熟,別急,還有更經典的案例。
2019年,劉女士在線購買的奔馳新車,提車5分鐘還未出4S店便出現發動機漏油事件,如今仍記憶猶新。
成立時間能追溯到1886年的奔馳汽車,怎么說都算得上妥妥的百年企業了吧。
企業成熟與否,核心應在于質量管理體系與持續改進能力,而不應根據創辦時間粗暴地斷定一家企業是否成熟。
不假思索的給小米汽車扣上“不成熟企業”的帽子,除了博流量、帶節奏,大概沒有其他意圖了。
二、產品成熟性是否存在絕對標準
所謂“成熟汽車”的評判則顯得更加荒誕。
就在今年2月,一段對比視頻顯示,過沙坑時A汽車輪胎帶起了沙子,而B汽車沒帶起來。于是,這被部分網友視為B汽車強于A汽車的證據。
按照“三重不成熟”論調的邏輯,A汽車是不是就從豪車變成“不成熟汽車”了?而且,從那天起,是不是所有過沙坑時會帶起沙子的汽車都是“不成熟汽車”了?
趕明兒,如果C汽車再出個對比視頻,能用尾部湍流把沙子再推回沙坑,還能借助沙子的反推力為自己提供動力,是不是帶不起沙子的汽車又成為“不成熟汽車”了?
這一刻,“產品成熟性”就像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說你成熟你就成熟,說你不成熟你就不成熟。這樣的做法,顯然沒有實際的正向價值。
現在可以回答標題里的問題了:小米SU7不成熟嗎?成不成熟根本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絕對標準。
如果硬要給出一個答案,筆者覺得小米SU7是成熟的,它符合相關規定和要求。
三、消費者畫像不應被刻板標簽綁架
在眾多網友對小米的口誅筆伐中,筆者發現了這樣一種論調:某品牌的車都是賣給35歲以上群體的,是成熟人群;小米的車都賣給了“黃毛”,不成熟。
將35歲設定為“成熟消費者”的分水嶺已經很武斷了,而現實中60歲大爺也在開小米SU7 Ultra。
不要告訴筆者“別拿個例當普遍”,是對方辯友先以偏概全的,他們用一兩個“黃毛”就論證了“小米車主都不成熟”。
若以車輛價格衡量成熟度,那又讓駕駛10萬元“代步車”的中老年群體如何自處。
成熟的消費行為應體現在理性決策能力,而非被商品價位或品牌光環所綁架。
結語
值得警惕的是,這種“不成熟成熟論”實際已經成為了話語權的壟斷工具。
它把復雜的技術問題簡化成了道德批判,既阻礙企業從技術層面改進產品,又把公眾誤導進了錯誤的認知體系。
有事說事,有問題解決問題,一味喊著“不成熟”口號四處攻訐,并不利于事態發展。
或許,那些揮舞著“不成熟”大棒的討伐者,才是真正的“不成熟”。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