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上發生了很多大事:
據臺海網近日報道,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在最后一刻提出的將英國排除在美國新關稅之外的建議已被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斷然拒絕。斯塔默邀請特朗普于今年問英國,簽署一項新的貿易協定,該協定將避免新的出口關稅,但斯塔默的這一努力在近日晚遭遇挫折。兩人周末的通話未能達成任何解決方案,特朗普總統只是承諾將研究計劃中的經濟協定細節。斯塔默提出在三個月之內簽署協定。以使英國企業免于遭受經濟打擊,卻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特朗普之所以如此強硬,原因非常清楚:他眼中的英美關系,不是“特殊”,而是“可交易”。“友誼”不值錢,能讓美國產業賺錢、讓美國勞工投票、讓特朗普民調上漲的國家,才是“好朋友”。而英國,如今既沒有市場吸引力,又沒有戰略籌碼,更沒有主動討價還價的資本。脫歐后的英國,本希望借助“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重塑全球地位。然而現實卻是,一紙“全球英國”白皮書換不來白宮的一點同情。
從美國的角度看,“對等關稅”更像一件鋒利的談判工具,而非單純的經濟策略。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不僅想削減與各國之間的貿易逆差,還希望利用關稅收入來填補由于國內減稅政策導致的財政赤字。甚至說,美國想通過提高關稅讓制造業回流,帶動國內就業。這一箭多雕的算盤打得響亮,但能否實現,還得看其他國家買不買賬。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已經放話:“我們絕不屈服于特朗普!”
稀土礦(資料圖)
據環球時報近日報道,俄國防部高調發布演習視頻:萬噸巨艦在日本海連續開火,AK130雙聯130毫米艦炮怒吼,AK630近防炮每分鐘傾瀉5000發炮彈,彈幕密集到能“用炮彈織網”。這波操作看似軍事訓練,實則暗藏玄機——普京的“炮火外交”,正在給美日韓畫一條醒目的紅線。這次出場的“瓦良格”號巡洋艦,是俄太平洋艦隊的旗艦,滿載排水量1.1萬噸,配備8座雙聯裝SS-N-12“沙箱”反艦導彈,射程超過550公里,號稱“航母殺手”。
若是一旦解放軍收臺,日本可能的動作其實是不能不考慮的一個因素。一方面來說,我們都知道,若收臺,美國橫加干涉的可能性其實很大。而美國如果想要干涉臺海,那么大概率就會利用美軍建立在日本的大大小小的軍事基地,屆時,日本就會被美國裹挾卷入臺海局勢。另一方面,日本本身對臺海也有一定的野心,日本近年來頻頻叫囂所謂“臺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其妄圖干涉臺海的圖謀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據環球時報報道,烏克蘭外長瑟比加當地時間近日表示,烏克蘭將與美國合作,推動達成一份雙方均可接受的礦產協議文本。瑟比加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烏美雙方已就礦產協議的新草案進行了首輪磋商。“這一進程將繼續下去,我們將與美國代表合作,達成一份可供簽署、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文本。”瑟比加稱。這一表態正值美烏圍繞礦產合作持續博弈之際。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想要拒絕美烏礦產協議,并警告稱,若澤連斯基真這么做,“將有大麻煩”。
最后這種以戰爭為平臺、以資源為交換、以國家為抵押的交易模式,正是當今“民主帝國”輸出背后的真實面孔。美國從不掩飾自己對“戰爭投資回報率”的精打細算,而特朗普則以商人的邏輯推動地緣政治,把一場國家災難包裝成一筆可量化、可套利的合同。美國所主導的,不是和平協議,而是資本協議;不是援助烏克蘭,而是購買未來的烏克蘭。這種對弱國資源的赤裸掠奪、對戰爭后果的精密收割,才是真正需要全球警惕的“制度化掠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