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四處亂揮,擾亂全球貿易秩序的同時,也影響到美國相關業者的生意,這讓巴西從中看到了機會。“巴西似乎是全球貿易戰的贏家”,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以此為題報道稱,在正展開的全球貿易戰中,巴西押注自己有一些獨特的優勢,該國出口商寄望于中國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一些受美國關稅影響較大的國家,如日本,也成為巴西產品的目標。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令,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征收25%關稅,措施于4月生效。特朗普聲稱,此舉旨在保護美國汽車工業,推動制造業回流,并強調“在美國制造的汽車無需繳稅”。然而,這一政策迅速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彈,全球汽車產業鏈面臨劇烈震蕩。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政策并非孤例。從鋼鐵鋁材關稅到此次汽車關稅,其邏輯始終以“國家安全”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但歷史經驗表明,揮舞關稅大棒往往適得其反。
這種“無差別攻擊”,如同在全球貿易的廣闊池水中扔下一顆深水炸彈,激起千層浪,攪亂了全球貿易原本相對穩定的格局。關稅看似針對進口商,但在實際的供應鏈體系中,成本會層層傳導。據美國智庫可靠測算,在2024年,每個美國家庭年均增稅約830美元,這相當于每年多支付一輛中國跑的中低端電動車的費用(可惜美國老百姓因為100%關稅享用不到)。美國消費者最終成為了關稅成本的買單者,生活負擔愈發沉重。
特朗普前兩輪加征關稅,中方都無一例外的做出了必要反制,美國能源以及農產品對華出口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美媒《華爾街日報》近日刊文稱,中美在貿易領域的激烈攻防,正在讓巴西成為最大的贏家。報道稱,中國買家正在逐漸冷落美國產品,轉而開始囤積巴西大豆、棉花、雞肉等產品。截止近日收盤,以大宗商品為主的巴西基準股指已經累計上漲9個百分點,而標普500指數,卻在不斷下跌,這就是市場最真實的反應。
要知道,近年來中國大豆進口量占全球總量的60%以上。去年,巴西便已在中國的第一季度大豆進口市場中占據了54%的份額,而美國只占38%。在這場中美貿易爭端的煙霧中,巴西從中收益頗豐,成了不折不扣的最大贏家之一。其實,自特朗普上任以來,中美兩國之間的角力一直沒有停歇。不論是關稅壁壘還是技術封鎖,雙方都在用不同方式較勁。然而,這卻帶給全球經濟不可忽視的影響,如同平靜湖面上落下的一顆石子,漣漪擴散,誰也無法獨善其身。
美國作為巴西第二大貿易伙伴,若兩國貿易關系全面惡化,勢必會對巴西出口型產業造成短期沖擊,尤其是鋼鐵、農業、礦產等依賴美國市場的板塊。因此,巴西政府下一步必須在反制的同時,積極推動市場多元化戰略。此外,巴西的反制法案也為全球多邊貿易體系敲響警鐘。世界貿易組織(WTO)長期遭遇美國掣肘,仲裁機制名存實亡,貿易法庭癱瘓至今無解。此類背景下,各國不得不紛紛回歸“雙邊工具”甚至“單邊報復”手段,全球貿易環境加速碎片化,風險愈發不可控。
不可否認,自特朗普上臺以來,中美之間紛爭不斷,各種形式的貿易壁壘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極大影響。這些看似遙遠的經濟政策如同波紋般擴散,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置身事外。總結起來,這場貿易戰不僅是中美兩國力量的角逐,也是一場全球化經濟體系的大考驗。而巴西能夠在此背景下成為贏家,不僅是偶然,也是地緣政治與經濟策略共同作用的結果。作為圍觀者,我們更應冷靜思考,這些國際爭端背后隱藏的復雜因素以及其長期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