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起遵義,人們的首要印象是:“革命圣地、紅色之城”。1935年,長征中的中央紅軍來到遵義,召開了改變中共命運的遵義會議,從此,遵義為世人所知。
紅軍長征為遵義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在遵義市里,最著名的是以遵義會議會址為中心、紅軍街為串聯的一系列紅色景點。遵義會議會址位于子尹路96號,原系國民黨二十五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這幢磚木結構、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是19世紀30年代遵義城里首屈一指的宏偉建筑。在會址不遠處,設有一座遵義會議陳列館,館內收藏著許多紅軍時期的資料及講解圖片和文字,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紅軍總政治部舊址、紅軍遵義警戒司令部、鄧小平故居、博古、李德故居等景點分布在會址不遠處新建成的紅軍街周圍。各位領導人故居的室內陳設是當年開會時的原貌,通常為一間客廳里鋪上門板當床,外加一張書桌,很是簡樸。紅軍街是遵義市為宣傳紅色文化與地方特色而著力打造的旅游商業步行街,雖然位于市中心,但走在街上,卻不覺喧囂,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兩旁,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典型的黔北民居商鋪,似乎蘊涵著厚重的紅色文化與歷史,需要人們慢慢解讀,細細品味。
婁山關是遵義另一處著名的紅色基地,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與黔軍反復爭奪,攻下婁山關,揭開遵義大捷的序幕,至今,這里仍保留著大、小尖山等一系列當年的戰斗遺跡。同時,毛主席也在這里留下了著名的詩篇《憶秦娥?婁山關》,“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些詩句既有人性的大悲憫,又顯出無限的革命豪情。我們去時,正值雪后,站立在小尖山頂,覆雪的群山環抱,確有“蒼山如?!钡臍鈩?,如今,戰士的鮮血已散去,但雪滿婁山關的蒼涼、深沉之感,卻依舊讓人深感震撼。
雪過婁山關:由此而上可至婁山關的老鴨山,雪后的山路不免濕滑,我們行走其間,似乎感受到了當年紅軍攀登的艱險。
遵義人對自己的紅色故土有一種深深的熱愛,對紅色傳統有一種自覺地傳承。這里處處可見為紅軍建的紀念場所,紅軍第三軍團參謀長鄧萍以及多位長征中犧牲的紅軍戰士就長眠于遵義市內鳳凰山(又名紅軍山)上的烈士陵園內。如今,經常有群眾自發組織,來烈士陵園內集體唱紅歌、搞紅色教育,悼念革命先烈。
2
除了作為當之無愧的革命圣地,遵義有更為久遠的歷史,春秋時期,遵義為巴蜀等邦鄰地;戰國時為夜郎屬國;秦漢時置郡。在遵義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世襲29代、統治播州(遵義古稱)長達七百余年之久的楊氏土司家族。如今留下了國內罕見的土司遺存——海龍囤和楊粲夫婦合葬墓。
海龍囤始建于南宋寶佑年間(公元1257年),是土司楊氏家族屯兵經營500年左右的軍事堡壘,王宮、倉庫、水牢于其間,囤前設銅柱、鐵柱、飛龍、飛鳳、朝天等九關。每年四、五月,滿山百里杜鵑花開,雄關古道掩映于山花爛漫中,是來此游覽的最佳時節。我們于冬日雪后來此,在山腳下仰視海龍囤,山體陡絕,其上關隘,若隱若現。真正走進海龍囤,那些殘存的古城墻,那些被歲月磨蝕的古關隘,在殘雪的掩映下盡顯滄桑,讓人神思萬千,那些覆蓋在歷史煙塵中的細節,似乎已被生動的激活。
楊粲墓為播州楊氏土司第十三代世孫楊粲及其夫人的合葬墓,墓室為平頂雙室結構,夫妻二人兩墓室間有過道相通,最有特色的便是墓室內部的精美石雕,文官武士、人物花卉、龍床龍椅等圖案栩栩如生。
3
遵義是義士、學士之故土,孕育了“漢三賢”尹珍、舍人、盛覽;“清三賢”鄭珍、莫友芝、黎庶昌;誕生了桐梓英雄周西成;還吸引了以浙大校長竺可楨為首的科學家。正是這些充滿英雄色彩的人物和讓人心動的故事,成就了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古城遵義。
“漢三賢”尹珍、盛覽、舍人三位遵義籍先儒,他們的具體事例在本刊本期《滄桑遵義》一文中有詳細介紹,這里不再多述。“漢三賢”留存下的遺跡并不多,但在遵義三閣公園內的山頂上,有一座“尹珍堂”,尹珍塑像端坐堂前,顯示著他是遵義文明最早的代表人物。貴陽扶風山的陽明祠內,也有一處尹珍的紀念點——尹珍祠。
當地史學界有“貴州文化在黔北,黔北文化在沙灘”之說。沙灘位于遵義縣新舟禹門,從明末到清后期,沙灘孕育了以“清三賢”鄭珍、莫友芝、黎庶昌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故被稱為“沙灘文化”。鄭珍和莫友芝是著名的文學家、文字學家和詩人,他們合編的《遵義府志》被梁啟超譽為“天下第一府志”。黎庶昌是一位外交家和文學家,曾任中國駐英、法、德西班牙使館參贊,兩度出任中國駐日使館欽差大臣。沙灘一帶,江水平緩清澈,兩岸田園蔥蘢疊翠,綠竹環繞農家庭園,一派靈秀之氣,現有沙灘文化陳列館、黎庶昌故居,以及鄭珍墓、莫友芝墓等文物保護單位。
遵義鄭莫祠:鄭莫祠位于遵義市第十一中學校內,始建于1930年,是紀念貴州著名經學家、文學家、書法家鄭珍與莫友芝的祠堂,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鄭莫祠已經作為第十一中學的小會議室和團隊活動室使用了。
遵義人對于自己的文化,有一種溢于言表的自豪感,沙灘文化陳列館的主人鄭賢達先生是鄭珍家族的后人,得知我們的到來,他放下農具,手拿教鞭,講解“沙灘文化”,如數家珍。黎庶昌故居的講解員是黎庶昌大伯父黎恂的后人,他一再嚴肅地反復強調,黎庶昌被稱為清代黔北走出封閉“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這種自豪感,讓我們對遵義人及遵義的歷史肅然起敬。
除了“清三賢”和“漢三賢”,遵義還有不少讓人為之驕傲英雄人物。周西成,桐梓人,曾任貴州省省長,他修通貴州第一條公路,讓貴陽通了電、裝上了電燈,創辦了貴州大學。周西成故居位于桐梓縣醫院內,我們去時,故居大門已由縣文管所按原貌修繕完畢,內部建筑及碑文、畫像正在修復中,修繕完畢后將免費對外開放,作為一個教育后人的地方,讓后人了解貴州的歷史??谷諔馉帟r期,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帶領浙大700多名師生輾轉遷徙抵達遵義湄潭,完成了與紅軍長征相對應的“文軍西征”。浙江大學湄潭舊址也在進一步完繕中,古香古色的建筑中,展示著“文軍西征”的點點歷史,仿佛能看到在戰亂紛擾、物質極其匱乏的環境中,浙大教授們仍潛心研究,帶領學生們堅持學習、探索,進行抗戰宣傳的情景。
4
遵義,是一座有深厚歷史感的城市,但它的旅游資源,遠沒有被外界所了解,甚至,遵義人也沒有將那些讓人心動的英雄和故事廣泛傳播出去。在由重慶前往遵義的途中,我們幾次看到大大的廣告牌上打著“遵義——重慶的后花園”宣傳口號。歷史上,遵義的確與四川、重慶的淵源頗深,但遵義有自身豐富的資源,完全可以制定自身獨特的旅游發展思路,大略來講,至少有以下幾個思路:其一為紅色旅游線路——遵義會議會址、婁山關、紅軍烈士陵園、鳳凰山公園;其二為土司文化之旅——海龍囤、楊粲墓;其三為沙灘文化之旅——鄭莫祠、沙灘文化陳列館、黎庶昌故居。等等。
此外,遵義應該將自己的旅游發展加入到貴州的整體旅游規劃當中去,比如可以將海龍囤古堡與貴陽的青巖古鎮、安順的屯堡古鎮整合,打造一條獨特的古堡古鎮主題線路游。最后,要做好旅游硬件方面的服務,我們去海龍囤途中,交通方面還存在著不便利的問題,要打造通暢的道路,做好旅游標識,以方便游客。
海龍囤的天梯:
我們由山腳登山將近三十分鐘,經過息馬臺,便來到天梯。天梯是通向關口的必經之路,古稱“三十六步”。天梯共有三十六級臺階,每級高度約六十公分,坡度四十五度,之所以如此設計有三大原因:一是斜坡可以排水;二是能夠大大加強敵人攀爬的難度系數;第三,便于打仗時使用滾木雷石直接滾到溝底,將敵人砸成肉醬。我們攀爬天梯而上,由于梯面仍有積雪,只能“手足并用”,親身感受,這里的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在天梯的頂端,便是進囤的第一道重要關口——飛虎關。海龍囤的山頂上本還圍筑有土城墻,現已不復存在。
海龍囤古戰場戰后年久失修關隘坍塌,逐漸被荊刺叢林所遮蓋。1999年,考古專家在此發現天梯遺址,組織當地村民用兩個月時間挖掘并按原貌修復。當時,在天梯前的深溝內發現大量尸骨,足見當時戰況之慘烈。史書記載,當時明軍24萬,攻了幾十天都無法從天梯前關攻入,最后是從后關小路攻入囤中的。
李尋、楚喬合著的“白酒三部曲”——《酒的中國地理》《中國白酒通解》《中國白酒配餐學》已經全部出齊,可登錄“李尋的酒吧”公眾號商城選擇購買(,或者掃下面李尋老師助理朱劍、童康育的二維碼聯系進行購買,三本合一同時購買有優惠!
點擊進入李尋的酒吧商城購買
圖書簡介
《中國白酒配餐學》圍繞“中國白酒配餐基本原理”“為酒選菜”“為菜選酒”三大主題的四十二個知識點,同步于國際餐酒搭配理論,以先進的食品科學為基礎,通俗生動地講解全國23個菜系餐酒搭配的實用案例;填補了中國白酒與美食搭配領域研究的空白,可作為廣大白酒營銷人員、餐廳主理人員拓展業務范圍、提高業務水平的“教科書”,以及廣大白酒與美食愛好者提升生活品質的餐飲美學讀物。
《酒的中國地理——尋訪佳釀生成的時空奧秘》于2019年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深受廣大讀者及白酒愛好者的關注,至今已重印四次。全書以文化地理為引導,一方面,沿大運河和諸多古道做空間分布的大線索梳理;另一方面,從文化認知的角度切入解讀,全面探尋酒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與歷史文化。全書內容豐富,具趣味性、知識性,又不乏日常生活的真實感受。
《中國白酒通解》對中國白酒進行了系統、全面、專業、細致的解讀,涵蓋了以下七個方面的內容:中國白酒是什么;中國傳統白酒工藝詳解;簡說酒精;新技術、新工藝、新型白酒;中國白酒的香型——自然地理條件、工藝、風味、品鑒;白酒市場解剖;李尋白酒品評法——供選酒師和消費者使用的白酒品評法。作者親自走訪了數百個白酒廠,通過艱辛的田野調查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全書資料豐富,見解獨特,思想深刻,總結性和開創性兼具。同時,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適合各領域人士閱讀,尤其是白酒釀造、經銷、收藏品鑒人士案頭必備的參考書。
掃描李尋老師助理二維碼
加入李尋品酒學院酒友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