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中核招聘登上熱搜了。
為什么上熱搜了呢?
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公眾號在發表文章的時候,發布了一條標題名為《我們收到了1196273份簡歷》的文章。
而在發出的這篇文章中,中核招聘在文章里發布了很多數據:
中核招聘在他們的文案中,發布了的數據包括——覆蓋全國10座城市、14所頂尖高校、聯動百余家成員單位協同發力、釋放1730個核心崗位需求、吸引3100+學生到場參與互動、精準吸納1196273份高質量簡歷、共計425284位應聘者、數據全景印證中核集團、“技術+人才”雙輪驅動的強磁場效應、為產教融合與創新攻堅注入可持續動能……
而當他們發出這篇文章后,他們立刻就被網友罵慘了。
很多網友都表示,中核招聘這樣赤裸裸地炫耀自己收到的招聘簡歷數據,這就是在無數找不到工作的求職者身上撒鹽;
還有網友認為,他們這樣炫耀,就是在將他人的困境看成自己漂亮的KPI數據,這種行為,讓人看不到身為一個大集團的人文關懷……
中核招聘的行為確實缺乏了一些人文關懷。但是,當中核招聘曬出這些漂亮的“數據”之后,這些“漂亮”的數據里面,其實還隱藏著不少行業“秘密”。
1、將近120萬份簡歷,光是當廢品賣出去,就能賣不少錢。
中核招聘的小編表示,他們收到120萬份簡歷。可如果這些簡歷是紙張的話,把這些簡歷換算一下,你就能得到以下數據:
普通A4紙約4克1張,120萬張,總重就大概是120萬×4克=4800千克。而4800千克,大概就是5噸重。
而且如果簡歷的紙張是硬質的紙張的話,這種紙張密度更高,所以如果是這類紙張,那么總重就可能會達到5-6噸。
廢紙回收價通常為 ?0.7-1.1元/斤?(即1400-2200元/噸)?,而且硬質紙利潤更高。
如果按5噸,每噸單價1500元計算,那么120萬份簡歷,就算當廢品賣,也能賣出:5×1500=7500元。
7500元,這是很多求職者一個月的工資了,如果把這些錢放到貧困地區,這就是很多人一年的口糧了。
你我的簡歷,在一些公司那里就算當廢紙賣也能賣出高價,這就是當今的一個行業現狀。
2、這120萬份求職簡歷,還暴露了當今就業市場的畸形競爭環境。
如今的一個畸形的就業環境,就是當今就業市場“僧多粥少”的殘酷現實。
如果中核招聘還沒意識到這種現狀,還在洋洋得意炫耀自己收到的上百萬份的簡歷數,那說明他們對當今的大環境的認知是有問題的。
而且120萬份簡歷,一起投遞給一家企業,這還暴露了當今的大量非對口專業學生正在盲目投遞簡歷(畢竟不可能120萬人都是核能相關對口專業),所以這在某種程度上就說明了教育體系與產業需求存在脫節,這背后可能就是無數的“專業錯配”的問題。
這種畸形的求職環境,其實是一個很值得擔憂的求職就業環境。
3、仔細看中核招聘發文中的表情包。
其實當你仔細看中核招聘的那篇文章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在這篇文章的標題最后,故意留下了一個表情包:
這個表情包,其實就是一種暗含著“得意”、“嘚瑟”意味的表情包。
中核招聘允許他們的小編放出這種表情包,其實就暴露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今的一些企業宣傳者,與社會大眾的真實感知,存在嚴重的割裂。
因為他們意識不到很多人還找不到工作,也體驗不到這些無業者當今的隱痛,這就是企業宣傳者與社會真實感知存在嚴重割裂的問題。
這種表情包,忽視了求職者的情感需求,所以這種表達在很多時候,反而會加劇青年無業群體的焦慮與無助感。
4、很多行業頭部大佬,根本看不懂數據的“好”和“壞”。
收到120萬份求職簡歷,到底是好是壞?
在一些管理者看來,數據多,就是好,數據差,就是壞。所以他們往往認為——我收到120萬份簡歷,說明很多人關注我們的招聘啊,說明我們企業很厲害啊,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但是當你反過來看問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里面隱藏著一個很諷刺的問題。
那就是:你們企業那么厲害,為什么還要從120萬份簡歷中“大海撈針”來找求職者呢?
這是不是反向說明了,你們企業的人才供給體系未能有效補位,導致企業不得不從海量簡歷中“大海撈針”?
對接那么多所頂尖高校資源,卻仍要篩選上百萬簡歷,這是不是在反向說明了,對口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未能精準對接核工業等高技術行業需求,是不是也說明了一些招聘崗位的設置脫離了實際?
所以這有什么好得意的呢?
5、很多行業還在搞“唯規模論”。
某些頭部企業,如果還把收到的招聘簡歷數量當成炫耀的資本,那這在某種程度上還說明了這些企業還處于“唯規模論”的行業思維里。
很多頭部企業,特別是一些國有企業,他們的思維,可能還處于幾百年前的“規模即正義”的思維里,這是很令人擔憂的。
收到的招聘簡歷規模大,就相當于社會貢獻率大嗎?企業人員數量多,就相當于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領先嗎?很顯然不是。
AI時代,很多優秀的企業都已經在努力向“少即是多”的戰略思路轉型了。
而且如今很多有生命力的行業領導者都已經建立起了一個新的認知思維——在如今復雜的AI時代里,真正的組織生命力,不在于簡歷堆積的高度和公司人員的多寡,而在于為社會價值創造的密度。
因為只有建立了這種思維,企業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當然,如果一些企業認為自己是壟斷企業就覺得無所謂,那當我沒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