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深得群眾擁護,又是張作霖極為看重的五虎將之一:姜登選。被活活悶死于棺材之內,這其中是什么原因,是因什么引發的慘案?讓我們來回看一下歷史!
張作霖手下“五虎將”,分別是張宗昌、李景林、韓麟春、郭松齡以及姜登選。
當然千人有千性,這五虎將性情也各不相同,張宗昌粗魯放縱;李景林圓滑狡詐;韓麟春老奸巨猾;郭松齡心胸狹隘、睚眥必報。
而姜登選重義且輕利,為人十分豪爽,能與士卒同甘共苦,最重要的是,他對張作霖是忠心不二。
那么,這五虎將之間又有什么恩怨情仇呢?
1907年,郭松齡從奉天陸軍速成學堂畢業,上任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在職期間,其帶兵嚴謹,勤于職守,受到陸軍統領朱慶瀾的賞識。正因如此,郭松齡便追隨朱慶瀾左右。
1911年,擔任四川陸軍統領的朱慶瀾,在四川同盟會統制程潛的推薦下,結識了剛滿三十歲的姜登選。
同年,程潛回家奔喪,把同盟會的相關工作托付給姜登選。還特意對朱慶瀾說,姜登選是個值得信任之人。
因由此,朱慶瀾與姜登選結下了不解之緣。
后來兩人均歸于奉系,開始為張作霖效力,但這以后兩人逐漸產生了矛盾。
姜登選歸于奉系,,是他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時,結識的一個后來成為張作霖心腹的人:楊宇霆介紹的。
1922年,在楊宇霆的推薦下,姜登選辭去總統府咨議職務,加入奉軍,擔任奉軍總參議。
而郭松齡在1912年時,護法運動失敗后,郭松齡返回奉天,經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學習過的同學介紹,擔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正式加入奉軍。
后來,郭松齡認識了張學良,這個人對他后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1922年姜登選正式進入奉系,郭松齡在張學良的推薦下,已任第八旅旅長職務,并與張學良領導的第三旅組成了司令部。
兩人同在奉軍,就算沒有太多感情,也不應有大的矛盾吧?可僅僅加入奉軍3年,也就是1925年,郭松齡就公然處決了姜登選,這是為什么?
這說來話長!
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張學良、郭松齡率奉軍第3軍從正面仰攻直軍,由于直軍居高臨下,導致奉軍一度損失慘重。
之后,韓麟春、姜登選率領奉軍第1軍,在長城九門口的直軍守備力量比較薄弱的情況下,對九門口發動攻擊并占據九門口。
之后,在奉軍內部會議上,張學良就提出,現在形勢大好,應該從山海關正面戰場調出五個團的精銳,來增援韓麟春、姜登選。
韓麟春不愿郭松齡來“搶功”,不同意此提議。
最后,韓麟春和姜登選不得不同意張學良的安排,因此說了幾句風涼話,意思是郭松齡就可以就此來立功了。
郭松齡這個人心胸狹隘,聽不得這種風涼話,怒氣沖沖的對韓麟春和姜登選說,他不來搶功,自己從山海關正面打,說完負氣離開。
而姜登選看不下去,認為郭松齡這是擅離職守,也是膽大妄為,于是到張作霖處告了郭松林一狀。
后來在張學良的周旋之下,張作霖對于此事也沒追究。但,郭松齡卻恨上了姜登選。
不久,郭松齡反咬一口,告了姜登選一狀,理由是姜登選的部下陳琛,不聽調遣,因此上報張學良,并堅持要將陳琛就地正法。
雖然陳琛有不聽調遣的舉動,但罪不至死。因此,姜登選多方為部下辯解,希望能保住陳琛性命。
姜登選親自找到張學良,痛哭失聲,讓張學良出面,命郭松齡放過陳琛。
經過這事,他和郭松齡之間徹底絕交,而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在后來,因為封賞問題,郭松齡更恨姜登選。
奉軍勝利后,張作霖原計劃派姜登選接手揚州,郭松齡接手安徽,但楊宇霆仗著張作霖的寵信,也想要個地盤,因此,他就去了揚州。
姜登選沒辦法去揚州,只好去了安徽。
姜登選去安徽,郭松齡卻沒有地方可去,這使其更為惱火,在惱恨張作霖的同時,連帶著更恨“占了他位置”的姜登選。
從此他倆水火不容!
第一次直奉戰爭,直勝奉敗。張作霖便在內部開始了一場大整頓,曾經跟著張作霖一起打天下的元老派由于安于享樂,逐漸被更有能力的士官派替代。
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楊宇霆。
作為楊宇霆的同學,姜登選也是士官派的核心成員,楊宇霆深受張作霖信任,整體士官派也跟著沾光。
而另一邊便是以郭松齡為首的“陸大派”。
“陸大派”就是從陸軍大學畢業的軍官,因郭松齡和張學良有莫大的淵源,陸大派也被叫做“太子黨”。
當時的奉軍內部也就形成了是元老派、士官派、陸大派這三派下系。三大派系都有相互抗衡的資本。
士官派的首腦楊宇霆深受張作霖信任,而他們在軍務上也確實有兩把刷子,他們在奉軍中也就成功名最大的一派系!
舉個例子就是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之后,張作霖同意楊宇霆和姜登選分別接手揚州和安徽,原因 就在這里。
而陸大派,張作霖培養和提拔他們,讓他們成為張學良的班底,以后成為張學良的接班人。
而陸大派就不爽了,憑什么打仗沖鋒都有我,分蛋糕的時候就沒我了呢?
所以,陸大派的核心人物郭松齡對這種情況不滿,不僅惱怒張作霖不公,更忌恨士官派的人搶走了自己應得的東西,自然這恨也波及到了姜登選身上
1925年,郭松齡內心的怨氣終于達到了頂點。
當年十月,張作霖派他前去天津部署軍隊,計劃進攻國民軍,期間他與馮玉祥頻繁接觸,并向馮玉祥表達了自己決心反奉的想法。
而同時五虎將之一的李景林也加入進來,與郭松林、馮玉祥結為同盟,于當年11月31日,在灤州共同發出通告,宣布脫離奉軍體系。
姜登選聽聞郭松齡倒戈反奉的消息后,他決定到灤州見一見郭松齡,勸他不要這么干。
而正因這一次決定,他遭到了郭松齡的槍決。
據曾擔任過奉軍第十軍副軍長,也是張學良同學的戢翼翹后來回憶,當時郭松齡在得知姜登選要來灤州時,便派人提前在車站等候姜登選。
見面后,兩人因雙方開戰問題產生激烈沖突,郭松齡還力勸姜登選與他一起反奉,結果遭到了姜登選的大罵。
意見不合,郭松齡決然扣留了姜登選。思來想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殺了姜登選再說。
于是,郭松齡令部下連夜將姜登選押至灤州中學,于操場上被就地槍決。
那么,姜登選又是怎么被活活門悶死棺材的呢?
原來,執行槍決時,姜登選未被擊中的要害,沒徹底斷氣。就這樣姜登選被裝入了棺木,隨便找了個地方掩埋。
姜登選被槍決的事情傳開后,其好友張淦臣等人多方奔走,加上姜登選的老領導朱慶瀾的努力,最終將姜登選的棺槨運回天津。
運回天津后,在為姜登選移棺時,眾人打開棺材竟然發現,綁在姜登選手上的麻繩已經松開,而且棺木兩側以及上方的木板上遍布爪痕。
經眾人分析才知道,當時姜登選并未死透,而是在棺材中蘇醒了過來,并成功掙脫掉了手上的麻繩。
但當時被困棺木內,加之還有槍傷在身,根本無力打開棺材,最終被活活悶死在了棺材之內。
當易柩時,眾見遺骸雙手所縛之麻繩已松,柩之左右木板爪痕宛然,大駭。細審其故,始知登選被槍擊,實未中要害,而悶死于槨中者也。---《睇向齋秘錄》
這是一個亂世歷史案,現反觀歷史,真的是慶幸自己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