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的德陽,僅僅是個縣城人口1.8萬、建成區1.5平方公里的農業縣,工業少且規模小。
1956年,德陽與鄰近的成都及周邊區域一起被納入全國“10個重點區域規劃”,德陽自此開啟了與大工業的相遇。
在最初的城市規劃方案中,德陽被定位為一個以航空電子工業為主的工業城市,規劃城市人口30萬。德陽的現代城市建設由此發端。
而后政策調整,國家計劃將德陽建設為一個與東北及上海分工合作、聯系緊密的第三個“國家級重型機械與發電設備工業基地”。
這則奠定了德陽往后幾十年的工業發展方向。
時到今日,在四川的工業版圖上,德陽是一顆耀眼的明星,穩穩占據著重要地位。
這座因 “三線建設” 興起的城市,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從一片荒蕪中,打造出了龐大且極具影響力的工業體系。
最近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布了,《2025年500個重點工業和技術改造項目名單》。
這些名單里面,你可能認識的不多。
但從數量上看,德陽位居第二。這份名單,也突顯了德陽的工業家底,那叫一個厚實!
工業的門類豐富得很,41 個工業大類里,德陽就占了 39 個,這規模,放眼全省都沒幾個城市能比。
規上工業企業有 1552 戶,數量全省第二,再加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工業企業,總數超過 11000 戶,工業的氛圍相當濃厚。
不僅如此,德陽還手握 2 個國家級產業集群,是四川省高端能源裝備、新能源、綠色建材 3 條重點產業鏈的主要承載地。
而且,你可能有所不知,德陽堪稱四川工業的 “搖錢樹”。
2023 年,德陽制造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在四川排第一,這意味著德陽的制造業不僅規模大,而且效益好,實打實拉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
德陽的工業之所以能這么牛,離不開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在德陽,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一直穩居全省前三,這為產業技術的持續突破提供了有力保障。走在德陽的工業企業里,到處都能感受到科技創新的力量。
這里誕生了世界首臺百萬千瓦的白鶴灘水電站水電機組,亞洲單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以及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核電機組。
進入21世紀后的德陽,在清潔能源裝備產業上發力,制造了全國60%的核電機組、50%的大型電站鑄鍛件、40%的水電機組、16%的風電機組,發電設備產量多年居世界第一。
德陽也因此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授予“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國際示范城市”稱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