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隨著最后一根索股牽引成功,由湖北交投集團投資建設、中交二航局負責施工的武漢雙柳長江大橋順利完成主纜架設,大橋即將進入鋼箱梁吊裝施工階段。
主纜架設是懸索橋上部結構施工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作為懸索橋重要的受力構件,主纜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著橋梁的使用壽命。雙柳長江大橋共設有2根主纜,每根索股由127根直徑6毫米的鋅鋁合金鍍層高強度鋼絲組成,長2450米,重達69噸,而每一根主纜由169根索股組成,直徑約1米,重約1.2萬噸。
為實現“平安百年品質示范工程”的建設愿景,項目建設團隊為大橋“量身定制”了一套由中交二航局自主研發的“智慧主纜”系統,其中3根索股內置了應變、溫度、濕度傳感光纜,還創新性的在主纜中央增設了除濕通風管道,成為首個設置主纜內外雙循環除濕系統的大橋。“智慧主纜”系統能及時掌握主纜各項性能并加以調控,實現對主纜應力及溫濕度的實時監測,減小自然環境對主纜的腐蝕,大大延長了主纜的使用壽命。
在主纜架設過程中,中交二航局項目團隊嚴格控制索股牽引、入鞍、入錨等各工序,利用溫差較小的夜間進行精準測量、精確調索,并與相鄰標段開展聯合測量,成功將偏差控制在“毫米級”,確保了主纜線形的精準度。此外,項目團隊還研發了上部結構施工數字孿生系統為主纜架設“保駕護航”,該系統擁有項目施工范圍的全景模型及施工規劃3D模擬,能夠顯示施工進度,并對各施工點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獲取施工所處環境的風速、風向、溫度、濕度、天氣等情況,同步展現牽引器位置、牽引力、牽引速度等施工數據,還可對各項風險隱患進行實時預警,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安全風險。
“為提升施工效率,我們采用了‘雙線往復’的施工方式,索股牽引完成的同時另一組牽引器能夠自動歸位,為牽引下一根索股做準備,做到了‘無縫銜接’。這有效縮短了索股牽引的間隙,使得單根索股的牽引時間控制在2小時左右,一天能夠牽引架設4至6股,最終我們僅用56天時間,就將169根索股全部架設完成,創造了‘雙柳速度’!”中交二航局雙柳長江大橋項目總工程師陳誠表示。
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9906武漢都市圈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武漢都市圈和“武鄂黃黃”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交通硬支撐。大橋建成后,新洲到鄂州的行車距離將由一個半小時變為5分鐘,有利于加快武漢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同時,項目將打通陽邏國際港到鄂州花湖機場、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與光谷的快速通道,完善和提升物流樞紐功能,促進“光谷”“星谷”聯動融合發展。
(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周荔華 劉坤/黃子珅 許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