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村酒席“變味”,是時代變遷還是人情淡漠?
今年的這個清明節,雖然是三天假期,可還是特意抽空回了趟農村老家。
畢竟這個是小長假,不少家里有喜事的,也會就把喜事安排在清明節假期期間,這樣也方便親友來喝喜酒,不至于耽誤工作等。
小編就在此期間又在農村吃了一場酒席,本想著能重溫兒時熱熱鬧鬧的場景,可這一趟下來,心里滿是感慨。
如今的農村酒席,可以說是和過去記憶中的模樣大不一樣。就如和我同桌的一個老伯伯感慨:如今的農村酒席實實在在地變味了!
這次經歷,讓我總結出了現在的農村酒席4個怪現象,咱們就一起來嘮嘮吧,大家也當長長見識!
先說說這參與的人吧。現在不管是紅喜事,像結婚、孩子滿月,還是白喜事,也就是老年人還在積極參與,年輕人都很少見了。
以前村里辦酒席,那可是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年輕人忙前忙后,挑水、搬桌椅、上菜,小孩子滿院子跑著玩鬧。
可這次回去,酒席上年輕人的身影寥寥無幾。我和幾個長輩聊了聊,他們也無奈地說,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在外打工、求學,一年到頭在家待不了幾天。村里的事,尤其是這些酒席,他們越來越不放在心上。
我不禁擔心,再過一二十年,等到老一輩的人都不在了,農村酒席是不是真的就沒啥人參加了,那曾經熱鬧的鄉村聚會場景,是不是只能在回憶里找尋了。
再說這酒席的氛圍,也大不如前。以前辦酒席,那可是全村的大事,大家早早地就到了,聚在一起聊天、打牌,從早到晚都熱熱鬧鬧的。
可現在呢,大家都是到了飯點就匆匆地來,吃完就急匆匆的走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少了,每個人似乎都有自己的事,吃完就拿起手機,或者直接起身離開。也能
就拿這次我參加的酒席來說,我還沒和旁邊的人說上幾句話,就發現大家都準備散場了,那種濃濃的人情味,好像隨著時間慢慢淡去了。
其實這個也能理解,現在大家都在外面發展,很多人連本村的人都不認識,坐在一起大家也都很尷尬,于是就只能是紛紛看手機,吃完就走。
還有這酒席上的菜,變化也不小。現在預制菜成了主流,很多菜肴不像過去都是現殺現做的,而是購買預制菜,熱一下就上桌了。
以前,為了辦一場酒席,主人家提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殺豬宰羊,新鮮的蔬菜從地里現摘,廚師現場烹飪,那香味能飄滿整個村子。
可現在,方便快捷的預制菜雖然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成本,但總感覺少了點什么。
口感上,預制菜也比不上現做的,那種家的味道、鄉村的煙火氣,似乎也隨著預制菜的上桌,被沖淡了不少。
最后,酒席上喝酒的人也少了。以前農村酒席,白酒、啤酒那可是必不可少,男人們劃拳喝酒,熱鬧非凡,一場酒席下來,空酒瓶能擺一大片。
可現在呢,不管是白酒還是啤酒,都沒啥人喝,很多人都是喝水、喝飲料。就連過去常見的打包場景,現在也很少見了。
以前大家吃完酒席,都會把剩下的菜打包帶回家,覺得浪費可惜。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似乎對打包也不在意了,剩下的菜就那么白白倒掉,看著怪心疼的。
這農村酒席的變化,細細想來,也是時代發展的一個縮影。年輕人的離開,是因為城市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大家來去匆匆,是因為生活節奏變快,每個人都很忙;預制菜的流行,是快節奏生活下對便捷的追求;
喝酒和打包的人少了,是生活水平提高后的改變。特別是很多人都是開車來的,正所謂“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這個觀念還是比較深入人心的。
可這些變化,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農村酒席失去了一些原本的味道,那種濃濃的人情味兒,那種鄉村特有的煙火氣,在慢慢消散。
不知道未來的農村酒席,還會變成什么樣子,真心希望在發展的同時,能留住這些珍貴的回憶和傳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