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浩男祖籍四川南充,他好遺憾不能吃辣的,仿佛在家里掉隊了一樣!
好像他枉為四川人的后代了!
這不,認親團圓宴以后,志愿者張書跟浩男閑聊。
浩男坐在沙發上,戴著口罩,很悠閑,也很快樂,因為他突然找到了自己的親爸親媽,還有3個可愛的妹妹,這種濃濃的親情和愛意這兩天一直縈繞在空氣里,讓他覺得呼吸一口都是甜絲絲的。
他那時還沒有摘口罩,但是對原生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新鮮、親切,又溫暖。尤其父親壓抑了25年的愛噴薄而出,排山倒海,對他又是親親,又是摟抱,愛不釋手,好像兒子還是昨天還沒走失的小寶寶,父親懸賞千萬尋找被拐20多年的他,讓他莫名感動,蕩氣回腸。
他似乎也想回報父親這份摯烈而深情的愛,就像山河之間的呼應,把自己也奉獻出去,可能下意識里,也他很想找回與原生家庭的認同感,比如相同的一些遺傳面貌特征,或者脾性習慣這些方面,都想跟家里人一致,取得認同。
浩男應該是和張書聊到了生活習慣這些方面。浩男仰靠在沙發上,望著天花板說:“……但是我爸也吃不了辣,他還是一個四川人呢!”原來他為爸爸不能吃辣感到驚奇。
張書問他:“你想一想啊,你幾歲了?”
浩男答:“26了!”
張書慢條斯理給他解釋道:“嗯,也就是說你爸爸來深圳至少有26年了,所以他已經在深圳被同化了!”
然后張書接著問:“你的祖籍在哪里?是四川吧,四川哪里?”
浩男回答:“四川南充,但四川人我感覺都挺能吃辣的。”這也是我們普遍對四川人的印象。
張書贊同道:“是啊,四川人吃辣,但是到了深圳就不吃辣了,廣東人是一點點辣都不能碰。”
這個對話就這么結束了。張書說得不無道理。
大多數廣東人是不能吃辣的。呆在廣東多年,我知道廣東人不吃辣是跟氣候息息相關,因為這邊的天氣濕熱,如果放縱吃辣就很容易上火,長痘痘、長潰瘍,再繼續吃辣就更是火上澆油了,讓你渾身不適,好像自己成了一個疥瘡或膿包一樣。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為了對付這種長期濕熱的地方性氣候,廣東人發明了一種廣式涼茶,就是一種清涼袪火的飲料,一年四季,大街小巷都有賣的,廣受歡迎。
這種涼茶呈茶色,大概幾塊到十幾塊錢一杯,比奶茶便宜。在一些傳統的老字號涼茶鋪,如耕田公涼茶,其老牌耕田公涼茶5元/碗,雞骨草、金錢草、夏枯草甜茶也是5元/碗。平安堂的癍痧6元一杯。大多數價格不貴,讓平民百姓都消費得起,畢竟對廣東人來說,就像吃飯一樣,也算是一種民生剛需。
涼茶配料就是一些中草藥,比如菊花、金銀花、雞蛋花、甘草、仙草、夏枯草、布渣葉、山芝麻等,這些中藥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但是,浩男也為自己不能吃辣感到遺憾,好像自己掉隊了一樣。
因為我們知道,浩男這次清明回來和家人聚餐,謝媽媽喂了幾片生菜葉子給他吃,他很不習慣,哭喪著臉嚷嚷說“好苦”,但廣東人生吃生菜早已經習慣了,做沙拉或者是做火鍋都會用到它。因為“生菜”諧音是“生財”,所以對喜歡做生意的廣東人來說也寓意美好,特別喜歡生菜、發菜(發財)之類。
謝媽媽和謝爸爸都是四川人,當時她還拿起了一根手指長的辣椒生吃,嚼得脆生生、香噴噴,就像吃棒棒糖一樣,說明她很能吃辣,可能現在還保留著吃辣的習慣。
但是浩男被拐25年,在河南平頂山長大,那邊應該以面食為主,和南方的飲食習慣有所差異,所以和家人聚餐,發現了自己與他們有別,與家人的親情關系,硬生生被扯斷25年,這一段經歷特別讓他唏噓感嘆,也讓他感到命運的神奇吧!
不過,飲食習慣是可以慢慢改變的,何況,因為是一家人,愛更能包容一切,這種生活飲食的小小不和諧不算什么啦,因為愛可以克服一切,一家人開開心心團聚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瞧,浩男清明節回來,和媽媽、妹妹一起逛街、一起坐車、一起吃飯,一家人齊?齊整整?、團團圓圓聚在一起,享受美好的生活,有?說有笑,一起規劃未來的方向?,家庭氛圍溫馨滿?滿?,幸福洋溢屏幕前,讓人應接不暇,特別感動,他?和家人相處得是多么融洽幸福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