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日照經開區的亞太森博文化紙自動立體倉庫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這座總高38米、擁有14個巷道17層貨架的智能倉儲系統,正以“經開效率”重塑行業倉儲新場景。
▲俯瞰亞太森博文化紙自動立體倉庫項目施工現場
“如果說傳統倉庫作業是‘螞蟻搬家’,那么立體倉就是經緯躍動下的‘直達快車’。”亞太森博項目總監李逸站在設計圖前,向筆者描繪著未來圖景:這座倉儲“巨人”每小時將實現640個貨物單元的高速流轉,相當于每分鐘11個貨物精準進出,作業效率較傳統倉庫提升6倍以上。
“隨著亞太森博一系列擴能延鏈項目的逐步實施,現有傳統倉儲系統如同‘高速路上的收費站’,或將成為制約紙機滿負荷生產的瓶頸。”李逸表示,立體倉建成后不僅能將理貨差錯率降至趨近于零,更將有效降低人工、叉車能耗等物流成本。
▲亞太森博文化紙自動立體倉庫項目施工現場
效率的背后,是工業智能化的深度賦能。項目構建的WMS(倉庫管理系統)和ERP(企業資源計劃)信息化系統,內聯工廠生產調度,外聯客戶訂單發運,智能調度算法將保證紙機最大限度釋放產能,并緩解訂單高峰和低谷波動,使倉儲真正成為生產線的“加速器”而非“限速帶”。
而對于下游客戶而言,立體倉帶來的體驗升級將同樣真切。根據測算,取貨卡車預計等待時間將縮短約30%。“當‘人等貨’變成‘貨等人’,我們的交付承諾將更具含金量。”李逸說道。
▲亞太森博生活紙自動立體倉庫
空間革命帶來效益裂變。該項目將倉儲單位荷載從傳統倉庫的0.8噸/㎡提升至4噸/㎡,相當于在同等面積上“疊”出5倍空間。李逸表示:“立體倉庫的建設也為下步公司擴能延鏈項目釋放了更多的發展空間,讓每一寸土地產生倍增效益。”
集約化空間運營正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引擎。2023年6月,一座高28.7米、配備12層貨架、13200個倉位的生活紙生產線自動化立體倉啟用,通過全過程智能控制系統實現無人化作業,成為了集自動化倉儲、智能分揀于一體的“黑燈工廠”,其日均吞吐量達200余噸,單位面積存儲效率較傳統平庫提升6倍。近期,該公司又一智能化立體倉庫——生活用紙一期擴容立體倉庫及分切線項目立項,預計今年10月正式投用。
▲亞太森博生活紙自動立體倉庫
當33米高的貨架刺破傳統倉儲的天花板,這座立體倉為轄區產業轉型升級、土地節約利用、企業投入與產出等課題標注了可復制的樣本坐標。盡管項目尚未完全竣工,但已有20余家上下游企業前來“探班”取經。
“希望在我們的探索下,這種‘垂直生長’的發展場景能夠在經開區不斷續寫。”李逸說。
來源:日照開發區發布
編輯:許芮
審校:張珊
值班主任:王宗敏
盡在“日照日報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