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濱海論壇微信矩陣粉絲已超過30萬
■ 了解濱海大事小情,就上濱海論壇
“您已涉嫌違法犯罪
請配合警方調查”
可不要被這些話嚇到
這是“冒充公檢法”詐騙
典型的來電開場白
真實案例
近日
初中生小徐
在一則關于
蛋仔派對的QQ短視頻下方留言后
一個陌生網友私信稱有要事相商
并發起好友申請
毫無防備的小徐通過申請后
對方便不斷發來語音
自稱是**公安
語氣十分嚴肅
稱小徐的QQ涉嫌詐騙
要求他接通視頻通話配合調查
小徐慌亂之下接通視頻電話
只見對方身著警察制服
還亮出證件
但只閃現了幾秒
隨后
對方告知其所涉案件詳情
又以調查之名打探小徐家中情況
得知小徐知曉父母支付密碼后
便要求檢查其父母銀行卡流水
還威脅說若不配合
小徐一家都將面臨牢獄之災
小徐一下子慌了神
為自證清白
他偷偷拿來父親手機
按對方要求用自己手機的攝像頭
對準父親的手機
并打開父親的手機銀行
展示相關信息
一通操作之后
父親的手機收到驗證碼短信
緊接著卡內接連發生十筆轉賬
然而
對方仍不罷休
繼續誘導小徐操作
幸好父母察覺異常并及時制止
但此前的十筆轉賬已顯示交易成功
累計金額達1萬元
小徐在父母陪伴下
立即向公安機關報警
套路解析
精準篩選:詐騙分子在未成年人常用的社交平臺或游戲平臺上尋找目標,利用孩子的喜好或好奇心,吸引孩子注意。
偽裝身份:假冒公檢法等執法機關人員,利用孩子對權威的信任,通過嚴肅的語氣和逼真的裝扮,讓孩子放下戒備。
制造恐慌:編造孩子或其家人涉及違法犯罪的虛假信息,引發孩子的恐慌情緒,使其失去正常的判斷能力。
逐步誘導:后以配合調查為由,一步步套取孩子及其家庭的信息,包括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關鍵信息,最終實現詐騙目的。
騙子在原有
冒充“公檢法詐騙”的手段上
做出改變
不再是單純地哄騙受害人
直接將錢轉移到“安全賬戶”
而是利用未成年人
警覺性低
防騙意識不強的特點
讓他們使用父母的手機
填寫相關信息
最終將存款全部轉走
公安提醒
公檢法機關沒有“安全賬戶”,不會以任何形式和理由讓你轉賬,或是要求你把資金歸集到一個賬戶。
公檢法機關絕不會采取電話、短信、微信、QQ等形式進行案件辦理,任何要求把資金轉入指定賬戶要求開通網銀、提供銀行賬號、密碼驗證碼的都是詐騙!
家長和學校要加強教育和監護,提高未成年反詐意識,引導孩子適度上網,不輕易將支付密碼、銀行卡密碼等告知孩子。如遇到可疑情況,請立即掛斷電話并報警,保護個人財產安全。
快轉發給朋友家人
一起提高警惕
小心詐騙分子
來源:江蘇網警
微信廣告投放熱線186625891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