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聞女兒患重病將不久于人世的消息后,昏迷之中的錢鐘書仿佛回光返照之般醒了過來,而后對著妻子楊絳說道:“讓阿圓回自己家去。”
相比較于母親楊絳與父親錢鐘書的長壽,錢媛是不幸的,因為她這一生匆匆,僅僅只存活了59年。
不過同樣,她也是幸運的,臨死之際,年過半百的她還能夠躺在母親的懷抱之中享受著來時般的溫暖。
女兒錢媛
錢老先生的成功其實并非他一人之功,妻子楊絳在其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935年,當時年僅25歲的他便與摯愛楊絳結為夫妻,共同趕赴英國留學。
隔年,二人在進行法國旅行的時候,更是傳來了懷孕的好消息。
1937年5月19日,在錢老先生夫妻二人共同的期盼下,錢媛來到了這個世界。
望見錢媛的那一刻,錢老先生則是興奮得不能自已,抱著懷里的女兒看了又看。
對于孩子的名字,錢鐘書和妻子楊絳也都有想法,專門為她取了一個乳名--阿圓,同時,這也代表著他們夫妻二人對孩子未來圓滿的殷切盼望。
望著手中的孩子,錢老先生笑臉盈盈地盯著仍躺在床上休息的妻子如是說道:“我只要阿圓一個就夠了。”
在女兒滿一歲的時候,錢老先生便帶著妻子回到了國內,這段時間,錢老先生需在清華大學任教,所以錢媛的飲食起居都是跟隨母親在上海生活。
不過,由于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期間,老百姓的生活都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各地物價更是如洪水猛獸一般瘋狂上漲。
無奈,楊絳只好靠一天打兩份工,貼補家用,陪伴女兒的時間自然也少了許多。
4歲那年,錢老先生從北京回到了上海,重逢本該是喜悅的,不過,三年的分離讓她忘卻了父親的模樣。
日后的那段日子里,錢鐘書將妻女帶回了上海家中,有時間陪在女兒身邊。
有一次,女兒在他臉上畫滿了胡子,頗為頑皮,而對于孩子這天真的舉動,錢老臉上卻沒有露出任何不悅,反倒是笑臉盈盈的在她臉上也畫了幾筆。
望著這一幕,錢鐘書的母親忍不住笑罵稱要將大的小的都打一頓。
錢老的憂慮
雖然和女兒的相聚是幸福的,但此刻的錢老卻也有一個難題,那就是因為他仍沒有收到大學的聘書。
沒有工作也就意味著沒有收入,看著忙碌的妻子,錢老自然內心不忍。
這年夏天,門口有人送來了一擔西瓜,錢老起初還以為是妻子的學生送來的,便命人將他直接抬到妻子所在的樓上。
不過他沒想到,這竟是他當初在清華大學任教時的學生所送來的,在弄清事情原委后,錢老有些尷尬,這時,小女兒沖了過來,抱住了雄偉的父親,并送上了贊美之詞。
“這些大西瓜都是爸爸的”,孩子的逗趣讓夫妻倆忍不住笑了出來。
1944年,錢鐘書正式著筆《圍城》,為了幫助丈夫解除后顧之憂,楊絳則辭去了家中的女傭,至于家中的大事小事,都是由她一人全職擔起。
望著這一幕,錢老百感交集,同時,也立志要寫出一篇曠世巨作來報答妻子和孩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歷時兩年,錢鐘書終于完本,而《圍城》一經上市,便立刻獲得了劇烈的市場反應,錢鐘書本人更是因此被人捧上了文壇巨擘之位。
可就當一家人全部沉浸于成功的喜悅之時,錢媛卻傳來了一個壞消息。
骨結核!
體弱多病
那日,錢媛正在家中游玩,突然摔倒在地上。
望這一幕,楊絳趕忙將孩子送到了醫院,從醫生口中聽到骨結核這三個字時,楊絳鄒緊了眉頭。
那天之后,他們夫妻二人開始對這個小女兒精心照顧,后來,錢媛不僅順利的成長起來,還步入了大學。
31歲那年,錢媛帶著自己的大學同學王德一回到了家中。
這是她的男朋友,而這次,她也是想向父母介紹這位優秀的青年才俊,看得出來女兒已經動了結婚的想法。
所以,錢老在和妻子商量之后,便同意了此事。
不過可惜的是,錢媛的這段婚姻僅僅只持續了半年之久,王德一便因自殺了。
自那之后,錢媛便又成了孤單一人,在她身后的非議也漸漸變得多了起來。
后來,錢媛便帶著錢老先生和母親楊絳來到了她在北京師范大學的宿舍暫時留住下來。
雖然房子比之前小了許多,但那段時間卻是他們一家三口最幸福的一段時光,也正是在這里,錢媛找到了未來的依靠。
對方名為楊偉成,是位建筑學家,不過在聽聞對方上門提親之后,錢媛卻顯得有些憂慮,她擔心自己離去,父母未來會失去依靠。
想也沒想,便直接拒絕了下來,相較于女兒的擔憂,錢老先生卻顯得十分看得開。
一旁的楊絳更是主動勸說母親稱自己和錢老年事已高,將來總有一天會離開,臨走之前也不放心女兒孤身一人。
在他們夫妻二人的共同勸說下,錢媛終于動了心,并在1974年5月結為了夫妻。
不過,眾人都沒有想到,在1995年,她的骨結核病復發,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還被查出了肺癌晚期。
得知這個消息后,楊絳擔憂的流下了淚水,這時她還在醫院照顧重病的丈夫,80多歲的她根本無法照顧兩人,無奈之下,她只好把照顧女兒的任務交給了女婿楊偉成。
即便如此,楊佳還是在每天晚上都會給女兒打去一個電話,來關心她的治療情況。
雖然已經來到了彌留之際,但錢媛卻對這個人世間仍充滿了許多溫情的回憶,而在這世上,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父母錢鐘書和楊絳。
一日,只見錢媛撐起了羸弱的身體,拿起了紙筆,打算用最后的時光撰寫一本關于他們一家三口的回憶錄。
在書中,她詳細記錄了自己小時候和母親楊絳、父親錢鐘書所發生的種種趣事。
“牛兒只吃草,想把娘來抱。”1997年,錢媛還特地給母親做了一張精美的明信片。
不過,收到明信片之后的楊絳臉上卻沒有露出任何笑容,反倒被淚水打濕了衣襟。
同樣擔憂的錢媛的還有錢鐘書,雖然他早已從妻子口中聽聞過女兒的病癥,但當時的他處于重癥監護階段,時不時的還會昏迷。
1997年3月這天,因為這天錢老先生從昏迷中猛然醒來,對著身邊的妻子楊絳著急的說道:“讓阿圓回去。”
聞聲,楊絳也反應了過來,丈夫是打算讓孩子在自己家中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錢老先生說完這段話后不久,錢媛便來到了彌留之際。
那一日,已經86歲的楊絳溫柔的抱著59歲的女兒,為她哼起兒時的歌謠,不過可惜的是,女兒這次睡去便再也沒有醒來。
而反觀楊絳,為了照顧丈夫,只能將這個噩耗吞在肚里。
至于女兒生前的遺愿,楊絳也并沒有忘記,88歲那年,楊絳戴著老花鏡,拿起了鋼筆,開始續寫女兒生前的遺作。
此時的楊絳已經失去了丈夫,同樣也失去了孩子,而這本書也是她生前最后的愿望。
歷經4年時間,《我們仨》終于完本,而它也成為了許多讀者勇于懷念錢老的佳作之一。
結語:
正如書中楊絳所寫的那般,“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
2016年5月25日,楊絳以105歲的高齡辭別人世,前往另一個世界找尋丈夫和孩子,相信臨走時的她一定是幸福的。
也讓我們衷誠的祝愿錢老一家能夠在天國享受別樣的合家歡樂。
參考資料:
01《我們仨》——楊絳
02《優雅百年:楊絳全傳》——羅銀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