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前后,江河湖海中的時令鮮物迎來最佳賞味期,它們以鮮嫩肥美的姿態,詮釋著“不時不食”的飲食智慧。
在眾多春季河鮮中,鳳尾魚、黃眉頭、河豚、河蜆、白魚、銀魚這六種食材以其獨特的風味和鮮美的口感脫穎而出,成為春季限定的美食佳肴。今天,紅廚網就為大家介紹這六種春天限定河鮮食材,助力廚師朋友春季推新菜。
鳳尾魚
江畔的“黃金柳葉”
鳳尾魚又名子鱭,因尾部形似鳳凰而得名,是長江下游的珍貴洄游魚種。清明前的鳳尾魚尚未完全產卵,魚籽飽滿如珠,肉質細膩柔嫩,被譽為“春饌妙物”。鳳尾魚因其尾部分叉形狀像鳳凰的尾巴而得名,也有地方稱之為“刀魚”。
鳳尾魚在我國的東海、黃海、渤海、南海等地均有出產。其體型細長,肉質細膩,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營養成分,且刺少,非常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每年3-4月是鳳尾魚最當造的兩個月,也是鳳尾魚大量上市的季節,此時的鳳尾魚最為鮮美,價格也較為親民。母鳳尾魚魚鰭呈鮮艷的黃色,腹部有籽,味道鮮美,十分適合食用。和母魚不同,公鳳尾魚的魚鰭則呈青色,腹部平坦,味道一般。
鳳尾魚的烹飪方法有很多,最常見的是紅燒和香煎,嶺南地區則更偏向清蒸或是煎焗。
紅燒鳳尾魚的做法比較簡單,將鳳尾魚洗凈后,先用面粉裹勻,放入熱油中炸至兩面金黃,保證肉質不散,再加入蔥、姜、蒜、花椒、大料等調料,倒入適量的醬油、料酒、糖和清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慢燉,最后收汁即可。成菜色澤紅亮,味道鮮美,肉質軟嫩,醬汁濃郁,入口即化,帶有微微的甜味和咸香。
香煎鳳尾魚的做法更為家常,將鳳尾魚洗凈瀝干,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煎熟,煎至兩面金黃酥脆。煎好后撒上適量的鹽調味,即可出鍋。成菜外焦里嫩,魚骨酥脆,魚籽爆漿,入口咸鮮回甘,簡單調味更能突出魚本身的鮮味。
黃眉頭
咸淡水間的“黃金魚”
黃眉頭學名“棘頭梅童魚”,又名“黃皮頭”“獅子魚”,生活在咸淡水交匯處,其通體金黃,多數身長在8-10厘米左右,體重1-2兩,體型較小,頭部呈淡黃色,肉質細嫩,無腥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不過也有黃眉頭最大能長到3兩,個頭越大,品質越好。
每年春季清明前后,黃眉頭的肉質最肥美,魚頭膏黃豐腴,被譽為“黃金魚之首”,是嶺南地區特有的名貴特色魚類。
烹飪方法上,黃眉頭清蒸最能體現其鮮美,也有加入拍蒜豉油蒸的做法。
清蒸黃眉頭需將黃眉頭去內臟,保留魚鰾,洗凈后放入蒸盤中,加入適量的姜絲、蔥段和料酒,放入蒸鍋中,蒸5-7分鐘即可,原汁原味,口感鮮嫩,肉質滑爽,帶有淡淡的海鮮清香,吃起來鮮美無比。
拍蒜豉油蒸黃眉頭則是將黃眉頭洗凈后,抹上少許鹽調味。鍋中加油,放入拍碎的姜塊和蔥段爆香,然后將黃眉頭放入鍋中煎至兩面金黃。接著加入適量的生抽、美極醬油、鹽、糖,慢火煮熟至收汁,蒜香能激發魚肉鮮甜,魚肉入口即化,增加了蒜香和豉油的濃郁風味,讓人回味無窮。
河豚
致命誘惑的“春日毒藥”
作為長江四鮮之一,河豚一向都是極具爭議的食材,因其含有劇毒而聞名。然而,經過專業處理的河豚肉質鮮美,口感滑嫩,富含膠原蛋白和多種營養成分。
春季清明前后的河豚最肥美,肉質最為鮮嫩。魚皮膠質軟糯,白子(精巢)如奶油般綿密。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市面上的養殖河豚已實現無毒化,可安全食用。
烹飪方法上,河豚做法眾多,清燉、紅燒、熬煮皆是美味。
清燉河豚做法簡單,只需將河豚宰殺洗凈后,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姜片、蔥段和料酒,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燉煮30分鐘左右。最后加入適量的鹽和胡椒粉調味即可。成菜湯汁清澈,但鮮味十足。
白汁河豚湯做法更顯滋味豐腴,鍋中加油,放入蔥花、姜末爆香,然后放入河豚魚兩面略煎,接著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慢熬45分鐘,調好口味即可。成菜湯汁乳白,魚肉緊實鮮甜,白子滑膩如奶酪,魚皮軟糯帶刺感,膠質黏唇,鮮味直擊味蕾。
紅燒河豚則是將處理后的河豚先煎后燒,加冰糖、醬油慢燉,湯汁濃稠,魚肉吸飽醬香,入口濃香鮮美,尤其下飯。
河蜆
淤泥中的“鮮味炸彈”
河蜆是一種常見的淡水貝類,廣泛分布在我國的江河、湖泊,穴居于水底泥土表層,物美價廉。外殼呈圓形或橢圓形,豐腴柔嫩的白肉就撐滿了硬硬的殼,肉質鮮美,富含蛋白質、鈣、鐵等營養成分。
“菜花蜆子清明螺”這是江南水鄉的民諺,意思是說:蜆子和螺螄一樣,都是油菜花開時,清明時節,才是最適時最好的味道,此時的河蜆少泥腥氣,肉質飽滿最為肥美,是江南水鄉的平價春鮮。
烹飪方法上,河蜆可蒸、煮、炒,需要和螺螄一樣在水中養一天吐沙再烹飪。
爆炒是河蜆全國通用的做法,放點油、蔥、姜、蒜、辣椒爆炒,有的地方還會加把紫蘇葉子去泥腥味,蜆肉彈牙,醬香濃郁,下酒一流。
清蒸河蜆更顯本味,將河蜆洗凈后放入蒸盤中,加入適量的姜絲、蔥段和料酒,放入蒸鍋中蒸10-15分鐘即可,本是河鮮卻能帶有淡淡的海鮮濃香,佐酒下飯皆宜。
河蜆蔬菜煲、豆腐煲的做法也十分常見,將河蜆洗凈后放入煲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姜片、蔥段和料酒,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煲煮30分鐘左右,加入蔬菜或豆腐,最后加入適量的鹽和胡椒粉調味即可,蜆肉爽脆鮮甜,湯汁醇厚鮮美。
白魚
春天里的味覺“銀刀”
白魚是一種常見的淡水魚類,身形修長如銀刀,鱗片細密,肉質潔白細嫩,味美而不腥,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營養成分,一貫被視為上等佳肴。
春季是白魚大量上市的季節,白魚脂肪豐厚,尤以太湖產最為著名,此時的白魚最為鮮美,肉質飽滿,清人袁枚贊其“細嫩勝鱸魚”。
白魚做法眾多,雞汁抱腌白魚最為經典,用老母雞湯腌漬后清蒸,魚肉浸透雞汁鮮香,滑嫩不散。
白魚燉豆腐也是常見美味,將白魚洗凈后,放入鍋中煎至兩面微黃。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煎好的白魚、豆腐塊,加入姜片、蔥段和料酒,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燉煮20-30分鐘。最后加入適量的鹽調味,撒上蔥花即可。湯汁清鮮,魚肉鮮嫩,豆腐吸滿了魚湯的精華,營養豐富。
古法蒸白魚輔以火腿片、冬筍同蒸,咸鮮交融,凸顯本味,魚肉如凝脂,入口即化,鮮味清雅回甘。
銀魚
太湖三白中“無骨仙”,入口滑如絲
銀魚是一種體型細小、通體透明如銀絲的淡水魚,因其外形像銀針而得名。銀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鈣、磷等營養成分,且幾乎無鱗無骨,非常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春季是銀魚大量上市的季節,此時的銀魚最為鮮嫩,口感最佳。烹飪做法上,銀魚煎蛋、炒蛋、蒸蛋最為家常。
以炒蛋為例,將銀魚洗凈瀝干,放入碗中加入少許鹽腌制片刻。雞蛋打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鹽攪拌均勻,鍋中加油燒熱,倒入雞蛋液,炒至凝固后盛出,留少許底油,放入銀魚快速翻炒,然后倒入炒好的雞蛋,加入適量的鹽調味,翻炒均勻即可,雞蛋的醇厚與銀魚的鮮美相互交融,營養豐富。
清炒銀魚只需將銀魚洗凈瀝干,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油、鹽、姜絲,快速翻炒均勻,炒至銀魚變色后,加入少許料酒去腥,繼續翻炒至熟透即可,更能突出其本身的鮮美。
銀魚莼菜羹則是一道經典名菜,銀魚搭配西湖莼菜,勾芡成羹,滑潤鮮美,銀魚鮮甜無腥,莼菜滑嫩,羹湯入口如沐春風。
結語
春季是品嘗河鮮的最佳時節,從江畔的鳳尾魚到太湖的銀魚,六種河鮮以不同的姿態演繹著春日的鮮活,不管哪種做法都能呈現出令人難忘的美味。
廚師朋友們春季上新菜,不妨選擇這六種限定食材,與食客赴一場河鮮之約,方不負這限定版的春天滋味。
本文配圖來源圖蟲·創意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作者:朱玉,編輯:青青,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