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領花束#
4 月 7 日,A 股市場一開盤便遭遇重挫,滬指低開 4.46%,深成指低開 5.96%,創業板指低開 6.77%,滬深京三市近 800 股跌超 9%,這樣的大幅下跌,讓整個市場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氛圍之中。而這一現象的背后,是特朗普宣布對多國加征高額關稅的舉措,引發市場巨震的重要導火索。
消息一出,全球金融市場哀鴻遍野。美股兩個交易日下跌約 10%,亞太股市普跌,日經 225 指數一度跌超 8%,韓國 KOSPI 指數抹去 2025 年以來的漲幅,澳大利亞標普 200 指數創下 2020 年 3 月以來最大跌幅。
然而,A 股雖然也大幅低開,但相比之下,展現出了一定韌性,并未完全跟隨美股節奏。與美股“血流成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股民在社交媒體上的一片“淡定”:“低開必然高走!已經拿三分之一的資金抄底了!”認為“西方不亮東方亮”“貿易戰打就打了,怕什么?”
面對 A 股的大跌,有網友展現出了十足的樂觀,他們認為,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全的工業門類,這是強大的底氣,貿易戰并不可怕,即便市場下跌,也可能迎來反彈。另一部分網友則相對冷靜,指出全球股市都在暴跌,A 股下跌在意料之中,還有人認為這或許是挑選績優股抄底的好時機。
中信建投證券指出,盡管外部沖擊劇烈,但A股市場“韌性凸顯”,尤其是銀行、地產、消費等權重板塊的護盤動作,顯示出政策層面的“有備而來”。這種“抗跌邏輯”被部分投資者解讀為“中國底氣”——全球最全工業門類的產業鏈優勢,疊加國內逆周期政策的發力預期,讓市場相信“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
華西證券認為,美國滯脹壓力可能制約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推行,而中國“擴內需”政策仍有空間,A股或成全球資金的“避風港”。但銀河證券提醒,市場需警惕“政策預期差”——若反制措施力度不及預期,短期情緒可能再度承壓。更現實的挑戰來自內部:IPO提速、量化交易爭議與減持壓力,仍是懸在A股頭上的“三把刀”。
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資本市場早已不再是簡單的“經濟晴雨表”,而是大國博弈的縮影。當網友高喊“沒什么可怕的”時,他們賭的不僅是技術性反彈,更是一個國家在全球產業鏈重構中的戰略定力。畢竟,歷史經驗表明,最恐慌的時刻,往往孕育著最意想不到的轉折——就像2018年貿易戰爆發時,沒人能料到中國新能源產業會在七年后反超美國。這一次,故事的結局或許依舊藏在“危”與“機”的辯證法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