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據環球網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春季征兵令,要求7月15日前征召16萬名士兵,這一消息瞬間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據相關報道,此次征兵規模創俄聯邦成立以來單次征兵之最,而就在同一時間,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到訪莫斯科,兩大事件疊加,為復雜的國際局勢增添了新的變數。
普京(資料圖)
俄羅斯此次征兵規模之大,不得不讓人揣測其背后的深意。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普京每年都在提高征兵人數。此次16萬新兵雖主要承擔本土防御任務,但意義不可小覷。從軍事戰略角度看,俄烏沖突已持續較長時間,戰場形勢復雜多變。烏克蘭軍方發言人指出,俄軍近期在哈爾科夫方向加強攻勢,可卻未發現新增作戰部隊參戰跡象。這表明俄羅斯在現有兵力調配方面已達極限,急需補充新鮮力量。
從更宏觀的角度分析,俄羅斯真正擔憂的并非烏克蘭,而是北約集團。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認為,俄軍當前戰略重點仍是鞏固頓巴斯地區控制權,此次征兵令很可能是為長期防御部署做準備。北約不斷東擴,對俄羅斯的安全空間造成極大擠壓,俄羅斯必須未雨綢繆,加強本土防御力量,以防北約的進一步威脅。
普京(資料圖)
在經濟層面,盡管美西方對俄實施超1.6萬項制裁,俄羅斯2023年、2024年GDP仍逆勢增長。克里姆林宮通過“戰爭經濟”模式,將超30%的財政預算投入軍事領域,還以較高簽約獎金吸引兵源。這一方面體現了俄羅斯在經濟上的韌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為應對軍事挑戰所下的決心。但長期將大量資源投入軍事,也給俄羅斯經濟帶來了一定壓力,國內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在普京簽署征兵令的關鍵時刻,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抵達莫斯科訪問,釋放出諸多重要信息。王毅強調中俄關系“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核心原則。這一原則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尤為重要,表明中俄合作是基于平等、互利、共贏,并非針對任何第三方的聯盟行為,為中俄關系的穩定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針對俄烏沖突,王毅表示中方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主張通過政治對話解決爭端。中方將繼續在聯合國等多邊框架內推動建立“兼顧各方安全關切的均衡機制”,同時反對“任何激化矛盾的單邊制裁”。這種立場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在國際事務中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
普京(資料圖)
王毅外長在談到俄美關系時表態,俄美剛剛邁出恢復正常接觸的第一步,這有利于給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帶來積極預期。這一表態展現出中國在大國外交中的廣闊格局和胸襟。中國在俄烏沖突以及俄美關系問題上,始終從國際大局出發,希望通過外交努力推動各方回到理性務實解決問題的軌道上。
從務實合作角度看,中俄合作成果豐碩。過去幾十年,雙方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從當年蘇聯援華的156項重點工程,到如今貿易額高達2448億美元。俄羅斯農產品走上中國千家萬戶的餐桌,中國汽車也駛入俄羅斯大街小巷。王毅表示,中俄合作未來將聚力實現三個目標:為雙邊關系夯實物質基礎,挖掘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潛力;為兩國共同振興提供更多機遇,深化產業融合;為全球發展注入更大動能,推進共建“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
此次俄羅斯征兵與王毅訪俄兩大事件緊密相連。征兵顯示出俄羅斯在軍事上的戰略調整,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安全形勢;王毅訪俄則為中俄關系進一步深化以及推動俄烏沖突和平解決帶來積極因素。在未來的國際舞臺上,中俄兩國的合作與互動,將對全球政治、經濟、軍事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