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與非洲之間最近距離只需要跨過14公里的直布羅陀海峽,晴朗天氣,從北岸的西班牙甚至可以直接眺望南岸的非洲,然而,即便在基建能力突飛猛進的今天,直布羅陀海峽卻沒有建起一座跨海大橋,這究竟是什么原因?沒錢還是沒技術?
直布羅陀海峽:連接歐非的重要“橋梁”
直布羅陀海峽位于西班牙南部與摩洛哥之間,海峽全長90公里,西起特拉法加爾角與斯帕特爾角之間,寬度大約43公里,東至直布羅陀巖赫丘利斯柱與休達正東側的阿科山之間,寬度23公里,海峽最窄處是西班牙馬羅基角和摩洛哥西雷斯角之間,寬度僅有14公里。直布羅陀海峽西連大西洋,東接地中海,是連接這兩大海域唯一的海上通道,也是西歐、北歐與地中海沿岸,南歐、北非,包括西亞、亞洲、黑海沿岸溝通的“黃金航道”和“物流生命線”。具有極高的戰(zhàn)略意義和航運價值。
同時,這里也是歐洲與非洲兩之間最近的地區(qū),如果能夠修建一座跨海大橋,歐洲大陸在陸上進入非洲,便不再需要向西穿越險峻的高加索地區(qū),跨過地緣關系復雜的阿拉伯半島。
更有利于加強歐非之間的貿易,尤其是當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對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非洲這片尚未完全開發(fā)的大陸,蘊藏著巨大的機會和潛力。如果能夠通過橋梁直接連接這片土地,歐洲也能進一步搶占先機。
實際上世界上的跨海大橋不在少數(shù),比如土耳其海峽上,便有連接歐洲與亞洲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和恰納卡萊大橋,橋上車水馬龍,也不耽誤橋下航運貿易。再比如蘇伊士運河上也有一座斜拉橋-穆巴拉克大橋,連接阿拉伯半島和非洲,這些大橋極大促進了亞歐非各大洲之間的貿易便捷性。
世界上比較長的跨海大橋也非常多,比如我國的港珠澳大橋,長達55公里,跨海部分28.9公里,堪稱世界之最,通車后大大縮短了廣東珠海與香港澳門之間的通行時間。再比如日本跨越瀨戶內海連接本州島和四國島的瀨戶大橋,全長37.3公里。
連接巴林和沙特阿拉伯,跨越波斯灣的法赫德國王大橋,全長25公里。還有美國馬里蘭州與弗吉尼亞州之間的切薩皮克灣大橋、丹麥西蘭島與菲英島之間的大貝爾特橋等等。也就是說,在世界上并不缺乏修建跨海大橋的技術,而西班牙也是一個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歐洲國家,人均GDP能夠達到3.35萬美元。至于摩洛哥雖然在世界上并不算發(fā)達,但經(jīng)濟水平在非洲也處于領先地位,并且旅游也是摩洛哥的主要經(jīng)濟支柱之一,修建跨海大橋,還有利于吸引更多歐洲游客和資本入駐,既然如此,直布羅陀海峽為何卻沒有修建跨海大橋呢?
直布羅陀海峽為何沒有修建跨海大橋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30年代,西班牙人曾想過修建一座連接歐非兩大洲的跨海通道,只不過輾轉近一個世紀,卻始終沒有進展,雖然2022年西班牙在第12屆摩西高級別會議上曾宣布,會加快研究直布羅陀海峽隧道相關項目,但也只是停留在設想階段。
直布羅陀海峽雖然并不寬,最窄處甚至只有14公里,但海峽的深度卻成了建設跨海大橋的第一道門檻。直布羅陀海峽平均深度375米,最深處能夠達到1181米,這就使得水深每增加一米,便會面臨著海水密度,海洋環(huán)境、地基穩(wěn)固程度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極大增加了橋墩的建設難度,不只是工程量巨大的問題,還將面臨著高額的投入成本。比如我國建設的港珠澳大橋,因處于臺風頻發(fā)地區(qū),海上環(huán)境不確定性因素比較多,因此,我國耗時9年,投入1269億元人民幣才建成通車。以直布羅陀海峽的水文情況,不會比港珠澳大橋跨越的伶仃洋好多少,投入的金額也只可能是天文數(shù)字。
如此一來,誰投資,建成后是否會回本又成了問題,更何況,西班牙在非洲還有休達和梅利利亞兩處飛地,而摩洛哥卻一直堅持對這兩地擁有主權,這種領土上的爭議也導致直布羅陀海峽周圍的地緣關系變的十分復雜,這也將導致兩國合作建設跨海大橋更加遙遙無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