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天。這一天晚間10點20分,在日軍精心籌劃下,日本關東軍炸毀了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自行修建的南滿鐵路的一段,隨后日軍便以此為借口展開了對東北軍的猛烈進攻,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件爆發僅四個月日本軍就占領了整個東北三省,這也加劇了日軍整體侵華的野心。而我們看,當時東北軍的統帥是軍閥張學良,東北軍整整20多萬人,而日軍僅有不到2萬人,在人數上我們是日本軍隊的10倍,可張學良當時為何下令說:不準抵抗,不準動,把槍放到庫房里,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張學良下達這樣的命令?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原因。
1.蔣介石當時下達的不抵抗命令,當時蔣介石正在南昌對“紅軍進行圍剿”,還有其他勢力也在對他產生威脅,蔣介石本身就自顧不暇,加之對東北事件的不了解,便下令不抵抗,這也給張學良做出錯誤決定一個充足的理由。
2.張學良自身就不想抵抗,當時東北軍與日軍在武器裝備上有很大的懸殊,正面發起戰爭,傷亡必定慘重,可以說“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而東北軍是張學良最后的資本,如果自己的軍隊都賠進去,那么他必定沒有什么好下場,所以張學良選擇不抵抗,保存自己的實力。
3.張作霖的死讓張學良認識到了日本軍的狠毒,這在心理上對張學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甚至是懼怕日本兵,但是殺父之仇又不能不報,不然不得被后人罵死,在兩難之時,蔣介石的一道命令讓張學良有了最終的選擇。
4.張學良本就是軍閥家庭出身,從小的生活條件很好,而他也是一副公子哥的模樣,年輕的時候花天酒地,這也使得他沒什么太大的熱血抱負,直到張作霖死后他才接管軍隊,但他又沒他老子那股狠勁,面對日軍猛烈的進攻,他也只能選擇不抵抗。
雖說張學良當時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使得日軍很快占領了東北三省,給中國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損失,很多人也在唾罵張學良是賣國賊,但從后來發生的“西安事變”來看他還是有著一顆愛國的心,至于功過是非,只能留給后人評說。
不過值得我們永遠記住的是“勿忘國恥,我輩當自強”,今天是九一八事件89周年,讓我們一起緬懷先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