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婚姻習俗里,彩禮本是一種承載著美好寓意的儀式。男方通過贈送彩禮,表達對女方及其家庭的尊重,寓意著對新家庭組建的誠意與承諾。它象征著兩個家庭對新人結合的祝福,是婚姻關系中情感與物質的一種適度融合。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彩禮卻在很多地方變了味,逐漸演變成一場令人咋舌的赤裸裸的交易。
曾幾何時,彩禮的數額開始瘋狂攀升,遠遠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在一些地區,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的彩禮成為了結婚的 “標配”。這讓婚姻仿佛淪為了一場金錢的買賣,愛情在高額彩禮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一些適齡青年,明明彼此相愛,卻因為無法湊齊巨額彩禮,無奈地選擇推遲婚期,甚至被迫放棄這段感情。在農村地區,這種現象尤為嚴重,許多家庭為了給兒子娶親,不惜四處借債,讓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陷入更深的困境。高額彩禮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無數家庭喘不過氣來,也破壞了許多美好的姻緣。
彩禮的交易化趨勢,不僅給家庭帶來了經濟負擔,更對社會價值觀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它讓人們逐漸形成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彩禮的多少等同于婚姻的質量和面子的大小。一些人在選擇伴侶時,不再將感情作為首要考量因素,而是把彩禮數額放在首位。這種扭曲的價值觀,正在侵蝕著社會的公序良俗,讓婚姻這一神圣的結合變得世俗而功利。
面對彩禮交易化這一丑陋現象,國家出臺政策進行規范和禁止已經刻不容緩。從法律層面來看,我國民法典早已明確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但在現實中,由于缺乏具體明確的實施細則和監督機制,這些法律條款在遏制高額彩禮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如今,應當進一步細化相關法律規定,明確彩禮的合理范圍和標準,對以彩禮為名索取財物的行為制定嚴厲的懲處措施。同時,通過加強執法力度,確保法律的權威性得到彰顯,讓那些將彩禮當作交易籌碼的行為無處遁形。
除了法律手段,還可以通過行政引導和社會宣傳等多種方式來推動彩禮回歸理性。例如,將整治高價彩禮等相關內容寫入村規民約,形成村民共同遵守的價值規范。在農村廣泛建立紅白理事會,邀請德高望重的老支書、老黨員、老教師、退役軍人等群體加入,對索要高價彩禮等違反村規民約的行為進行勸導和制止。還可以結合實際,發動村民共同評選文明家庭,將抵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內容列為考核內容,通過正面引導和激勵,讓更多人認識到彩禮的本質,自覺抵制這種不良風氣。此外,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廣泛宣傳正確的婚姻觀和價值觀,讓人們明白,婚姻的幸福并非取決于彩禮的多少,而是建立在雙方的感情基礎和相互理解、支持之上。
彩禮本應是婚姻的美好點綴,而不應成為愛情的沉重枷鎖。國家出臺政策禁止彩禮交易化,是對社會公序良俗的維護,是對廣大民眾利益的保障。只有通過政策的規范和引導,才能讓彩禮回歸其原本的意義,讓婚姻重新成為愛情的殿堂,讓社會的價值觀得到正本清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