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復蘇,本應是充滿活力的季節,卻總感覺睡不醒、渾身乏力、精神不振?沒錯,這就是傳說中的“春困”!《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揭示陽氣在維系機體活力中的核心作用;《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指出春季為一年之始,陽氣始生,清陽上升,人若應之,清氣升而濁氣降,升降和調,則神清而氣爽,反之如遇陽氣升發受阻,清陽之氣不能上升,則失其生發滋養之用,就會表現出“春困”征象。
那么,如何擺脫春困,元氣滿滿地迎接春天呢?中醫教你幾招:
1.飲食調理:
春屬木,肝與之相應,故肝氣旺于春,肝氣旺于春而易克伐脾土,《攝生消息論》:“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酸入肝而甘入脾,故減酸增甘可護脾胃。加之酸性收斂,不利于春季陽氣升發和肝氣之疏泄,故不宜多食。可以在中醫指導下服用一些薏仁紅棗粥、護肝明目茶等中醫藥膳、中藥茶飲。
2.調整作息:
中醫認為,陽氣在體內的運行有一定的規律,且與睡眠密切相關。現代由于工作或生活習慣因素,睡眠作息不規律,晝夜顛倒,長此以往損傷陽氣,出現形體困倦乏力。《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春三月,夜臥早起”,人們應該入夜即睡眠,日出則起身,為提高睡眠質量,睡前用助眠中藥泡腳,聽舒緩的輕音樂。
3.情志調養
春天肝氣當令,肝木易克脾土,導致脾胃功能相對虛弱。脾胃運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輸布到全身,氣血生化無源,就會使人體出現精神困倦、四肢乏力等 “春困” 癥狀。而春困又會影響肝的疏泄,一旦肝失疏泄、氣機郁滯,便容易令人情緒異常或低落。因此調節情志,使肝氣得到疏發,使脾胃功能正常運行,人體陽氣升發,身體才能充滿活力。
4.運動鍛煉:
除季節轉換,過完年就迎來春天,過年大家進食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又少運動、缺乏休息,就容易使人的脾胃功能欠佳。適量運動,促進氣血運行;春季是運動的好時節,可以選擇中醫健身氣功如八段錦、太極拳等,促進氣血運行,緩解春困。
5.穴位按摩:
太陽穴:用雙手拇指指腹按揉太陽穴,可以緩解頭痛、頭暈,提神醒腦。
百會穴:用中指指腹按揉頭頂正中的百會穴,可以疏通經絡,振奮精神。
春困實為人體應季的自我調節信號,遵循“春夏養陽”原則,通過飲食、起居、情志、運動、經絡五位一體的綜合調理,可使清陽得升,濁陰自降,令機體與春生之氣同頻共振。希望以上方法能幫助您擺脫春困,元氣滿滿地迎接春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