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打擊來勢迅猛,055大驅都有點無力招架,到底發生了什么?
2025年4月6日,在南海某片廣闊海域,一場高強度的軍事對抗演練正如火如荼地展開。055型萬噸大驅“延安”艦作為海軍編隊核心,肩負著防空、反導等關鍵任務,可面對來勢洶洶的空中打擊,它卻一度陷入困境,連向來沉穩的艦長,額頭上也冒出了細密汗珠。
此次演練設定的空中威脅堪稱復雜。首先是敵方派出的“蜂群”無人機。這些無人機體型小巧,雷達反射面積小,像一群隱匿在天際的幽靈,悄無聲息地逼近。它們數量龐大,一架接一架從不同方向、不同高度,以不規則航線襲來,讓“延安”艦的防空系統瞬間面臨巨大壓力。
“延安”艦裝備的112個垂發單元,本是防空反導的利器,可面對無人機“蜂群”,卻有些力不從心。海紅旗 - 9B遠程防空導彈,射程遠、威力大,可用來對付這些小型無人機,就像拿著大錘砸螞蟻,性價比極低。一枚導彈造價不菲,換一架廉價無人機,這買賣劃不來。
而且,無人機還玩起“狼群誘餌”戰術,先派幾架誘餌機前來試探,引得“延安”艦開火攔截,消耗防空彈藥。等艦上導彈庫存見底,真正的攻擊機群便一擁而上,讓“延安”艦陷入被動。
除了無人機“蜂群”,敵方還出動了高超音速飛行器。俄羅斯的“鋯石”導彈能達到8馬赫的超高速度,雖說“延安”艦的先進雷達能在400公里外發現高爾夫球大小的目標,可面對如此高速的導彈,留給攔截的時間窗口短得可憐,不到30秒。
去年紅海地區,胡塞武裝的山寨無人機就逼得美軍艦20分鐘打光96枚導彈,要是換成正版高超音速導彈,那防空壓力簡直爆表。我國的鷹擊 - 21雖然射程能達到1000公里,但面對自家兄弟模擬的反艦彈道導彈攻擊,也得小心翼翼應對,畢竟這是自家造的矛刺自家造的盾,其中的難度與挑戰可想而知。
在電子戰領域,“延安”艦同樣遭遇勁敵。它引以為傲的綜合射頻系統,遇到美軍最新款的EC - 130H電子戰機,也瞬間沒了優勢。這電子戰機就像一個電波“大魔王”,能同時釋放200種干擾波形,讓“延安”艦的雷達屏幕上滿是雪花,啥也看不清。
更要命的是,敵方無人機還配備了電磁脈沖彈頭,在自殺式撞擊前先來一波電磁風暴,艦載電子設備一旦中招,瞬間就會變成一堆廢鐵。雖說“延安”艦也有應對之策,艦上的定向能激光炮燒無人機跟玩似的,3秒就能擊落一架,成本比點外賣還低,可這激光炮有個致命弱點,雨天、霧天就歇菜,還得靠傳統的1130近防炮兜底。
1130近防炮每分鐘11000發的射速看著很唬人,可真遇到超音速反艦導彈,攔截成功率也就七成左右。去年滄州靶場實測,面對3馬赫襲來的靶彈,攔截窗口只有不到5秒,這反應速度,簡直比足球守門員撲點球還緊張刺激。
不過,海軍編隊也不是吃素的,“延安”艦身邊的052D驅逐艦,垂發單元雖少了一半,誕生在數量多、成本低,64個坑里塞滿“一坑四彈”的中近程導彈,專門負責攔截那些突破“延安”艦防御的漏網之魚。
天空中,空警 - 600預警機時刻盤旋,600公里的監控半徑,把戰場變成了透明魚缸,任何偷襲詭計都無處遁形。水下,攻擊核潛艇悄無聲息地潛伏著,帶著反無人機聲吶當暗哨,去年南海演練時,就把美軍的MQ - 9B偵察機逼得差點撞山。
去年東海聯合演練時,903型補給艦還玩出了“海上換彈術”,兩小時就能給055大驅補滿112個垂發單元,這速度,比游戲里買裝備還快。未來,還有更厲害的殺手锏在研發。
西安電子科大搞的微波反無人機系統,開機十秒就能清空一平方公里內的電子設備,管你什么無人機“蜂群”,統統變成廢鐵。人工智能火控系統更是變態,能同時分配200個目標,反應速度比人類快30倍。
這場演練,讓大家明白,現代海戰比的不是單艦性能,而是整個作戰體系的協同與配合。055大驅雖強大,但在復雜的空中威脅面前,也需要整個編隊、不同軍兵種的共同努力,才能化險為夷,守護好祖國的海疆。 #深度好文計劃#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