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洛陽市委政策研究室微信公眾號“洛地有聲”消息,4月2日至5日,河南洛陽市委政研室連發4篇調研報告,篇篇聚焦浙江杭州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做法。
這4篇調研報告總計2.9萬余字。
首篇報告提到,政務服務環境是一個地區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近年來,無論是阿里巴巴、網易等互聯網巨頭的錢江弄潮,還是杭州“六小龍”的橫空出世,都與杭州市著力打造有為政府、營造良好政務服務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特別是,這幾年杭州市把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作為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牽引性抓手,在全國率先探索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近期,洛陽市委政研室調研組赴杭州開展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專題調研,深入研究杭州市的做法,并對洛陽市持續優化政務服務和營商環境提出建議。
洛陽市委政研室方面分析,杭州市推動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持續提升政府服務力,主要有四個方面啟示:堅持需求導向,政務服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滿足企業的需求,只有堅持用戶思維,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才能打造真正懂企業的政府、提供真正契合企業需要的服務;堅持系統集成,將分段式、分散式的涉企服務事項“系統打包”,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務,既能通過服務內容的物理整合有效降低企業辦事難度,也能通過服務資源的“化學聚變”實現服務效能質的提升;堅持多元協同,單一主體已無法滿足企業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只有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推動資源整合,才能有效解決企業面臨的新問題新要求;堅持數字賦能,政務服務數字化轉型不僅能夠打破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孤島,而且可以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數據的挖潛分析、供需的自動匹配等目標,進一步激活數據價值、優化資源配置,是未來改革發展的大勢所趨。
首篇調研報告最后分析,目前,洛陽市還處于政務服務便利化改革階段,尚未啟動增值化服務改革,與杭州市相比,在政務服務上還存在涉企服務供給不足、線下服務載體功能不強、線上服務資源比較分散、跨部門跨層級協調力度不夠等問題。近兩年,除了杭州等浙江省轄市,廣州、西安、綿陽、新余、保定、泰安等不少城市都已開展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實踐。我們要立足本地經濟基礎、產業發展等實際,堅持需求導向、精準適配、漸進創新等原則,積極學習借鑒杭州市等先行地區的創新成果和實踐經驗,在持續優化基本政務服務的同時,加快推進洛陽市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實現政務服務從“減環節”向“增價值”、從“被動響應”向“主動賦能”的轉型升級,著力塑造政務服務新優勢,實現營商環境再優化。
洛陽市委政研室系列調研報告中第二篇認為,杭州市“六小龍”的成功出圈,不僅因為杭州市持之以恒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等,還在于做了另一件難而正確的事——構建完善的股權投資基金體系,培育發展耐心資本,打造充滿活力的創投生態。
這篇報告梳理道,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基金)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催化劑”。杭州市是國內最早在政府層面探索風險投資的城市之一,早在1993年就聯合浙江省科技廳設立了風投公司——浙江省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但由于國有資本在風險投資領域存在投資決策機制復雜、風險容忍度較低、短期考核壓力較大等天然劣勢,且杭州市民營經濟基礎較好,因此其在發展基金市場過程中,一直以培育民營機構、激活民間資本為主,并堅持發揮好國有資本的調控、補位作用,塑造國有資本引導方向、民間資本驅動規模的發展格局。同時,杭州市還注重加強基金管理人等金融人才的引育,為基金市場提供強勁的智力支撐。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杭州市已經建成了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雙向發力、金融人才廣泛集聚的基金市場,成為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資本高地”。
洛陽市委政研室方面對目前本市存在的相關情況也做出了梳理:近年來,我市加快推進基金體系建設,先后設立洛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基金、洛陽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洛陽市天使投資基金等政府引導基金,聯合中航光電、寧德時代等龍頭企業發起設立CVC(企業風險投資)基金,聯合啟賦資本、科源資本等民間資本設立專項資金,充分發揮“戰略資本”投資引領作用,不斷服務全市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但與杭州市相比,我市基金體系建設仍然存在基金總體規模小、基金體系結構不優、管理機制不活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借鑒杭州市的經驗,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良性互動,推動國有資本更加奮發有為、民間資本更加活躍,提出以下工作建議:完善基金布局。立足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和產業鏈的整體布局,拓展基金類型,培育多元投資主體,實現投資基金對企業發展和產業鏈優化升級的精準賦能。優化管理機制。加快構建科學完善的投資基金管理體系,持續提高基金市場化專業化運作水平,促進基金高質量運行。引育專業人才。強化基金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基金管理人才,為我市基金體系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與人才保障。優化基金發展生態。深入實施“基金入洛”工程,持續優化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和市場環境,吸引更多基金公司在洛注冊、投資。
第三篇調研報告提到,近年來,杭州市集聚了大量科創型企業,專利生成量、交易量和糾紛量越來越大,科創型企業面臨專利申請審批時間長、專利侵權維權難度大等問題。作為全國創新發展的前沿陣地,杭州市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全面開展知識產權興企行動,圍繞對知識產權的“快保護、強保護、優保護”,采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構建起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企業創新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杭州市“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指標在國家營商環境評價中連續2年獲評“全國標桿”,連續3年獲全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工作績效考核優秀。
報告指出,洛陽建成全省第二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組建了市級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中心,獲批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知識產權保護營商環境持續穩居全省第二。但與杭州市相比,仍存在專利預審范圍較窄、維權力度不夠大、服務內容較為單一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洛陽市委政研室呼吁:擴大知識產權預審范圍,堅持把擴大預審范圍作為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重點產業領域,積極向上對接,切實拓展預審領域,提高我市對科技型企業、人才、團隊的吸引力;提高知識產權審批效率,更加注重高素質專業化專利審批員隊伍建設,切實提升審批效率,壓縮糾紛維權處置時間,綜合運用簡案快辦等多種方式,壓縮行政裁決時間,為企業節省維權時間與經濟成本,更好保障企業的合法權益等。豐富知識產權服務內容,聚焦專利申請前中后等環節,深化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不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第四篇調研報告提到科技成果轉移交易是連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橋梁,其高效運作不僅能直接提升技術要素市場效率、優化營商環境,而且能倒逼制度創新、推動產學研協同,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創新發展能力。為加快推進我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進一步激發產業發展活力,市委政研室對杭州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交易的經驗做法進行了調研,并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了工作建議。
近年來,杭州市積極打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品牌,以系統性謀劃、突破性舉措,促進技術、資金、市場等要素有效鏈接,推動科技成果在杭交易、在杭轉化、在杭應用,杭州市技術交易額和新產品產值總和于2024年突破8800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超過萬億元。
調研報告首先對杭州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交易的主要做法做出了分析,總結出了搭建智能化平臺、組建專業化隊伍、實行集成化改革、提供無憂化服務等一系列工作經驗。
鑒于此,洛陽市委政研室對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交易工作提出了如下工作建議:做強科技大市場品牌。高水平建設洛陽科技大市場,集聚高校院所、科技企業、服務機構等創新資源,打造科技成果轉移交易龍頭平臺。建好轉移交易隊伍。構建多層次科技成果轉移交易人才培養體系,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交易提供人才支撐。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從科技成果賦權機制、管理模式、轉化路徑等維度深化改革,強化改革系統集成,著力破除各環節體制障礙,激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力動力。細化轉移交易服務保障。為科技成果轉移交易提供精準化服務,降低轉化風險,提升轉化效率,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潛能。
據大河財立方此前2月2日消息,為跟上杭州“六小龍”的爆火背后的科技潮流,河南在推動“人工智能+”方面采取了系列實質性措施,政策層面,《鄭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河南省支持重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若干政策》《河南省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年—2026年)》等多項文件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202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要深入推進 “人工智能 +” 行動,打造數字化宏大應用場景,實現規上制造企業智能應用場景全覆蓋,賦能傳統產業煥新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目前,河南省5G網絡規模位列全國第一方陣,截至2024年11月,5G基站總數達21.36萬個。同時,河南擁有中部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群(規劃算力規模超10萬P),以及正在建設的“中原算力網”雙核心樞紐節點,共同構筑起支撐大模型產業發展的數字底座。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